丁權風暴
霍正霆急匆匆來到書房,見老豆正在臨摹王羲之的《蘭亭序》,腳步放緩,守在桌旁。
霍管泰吐氣勁,擱置筆墨,出聲問道:“乜事?”
“老豆,我見到賬目,公司剛抽兩千萬到新界收地?!被粽Z氣有點沖,焦灼不安道:“全港地產都在跌,港九樓市受挫,還到新界去收爛地,小心打水漂呀。”
霍管泰竟嗤笑一聲,回頭看向長子:“是收丁權,不是收地?!?/p>
霍正霆楞了楞神,疑惑道:“丁權就是土地,還有不同?”
霍生轉頭盯著他道:“好好看著,丁權跟土地有何不同,看清楚了,跟在阿棠背后學一學。”
這一戰(zhàn)若是得勝,霍氏萎靡不振的地產業(yè),也將迎來轉機,有機會重回大地產商的行列。
雖然,靠著砂石特許經營,航運公司,霍氏也能積累百億家財,但是,國內只要還在發(fā)展,港島的樓價早晚再創(chuàng)新高。
新界收購丁權項目,推進的非常激烈,各大氏族阿公,召開宗祠大會,強行推動收購事宜。
在港島,可以隨便質疑總督的權力,但絕不要質疑新界鄉(xiāng)紳們的權力,清朝到現(xiàn)在,皇權都未插手過新界。
當鄉(xiāng)民們走入宗祠的那一刻,不管愿不愿意,都只有簽字交出丁權一條路。
霍氏地產派出的財務,現(xiàn)場收合同,現(xiàn)場給鈔票,收購丁權以民眾運動的形勢展開,轟轟烈烈。
同時,廖閏琛向鄉(xiāng)議局上交《丁權修建高層樓宇》提案,鄉(xiāng)議局全票通過,批準地產商可將收購丁權,修建相同面積的高層住宅。
“丁權風暴”開始登上商報頭版,許久沒大動作的霍興堂置業(yè),忽然成為樓市明星。
華資四大地產商,簡稱為“恒地”,“新地”,“長實”,“新世界”的四個大集團,目光都焦距向霍氏。
其中“長實”,“新地”無意插手新界,“恒地”卻是做拆遷舊樓,小型單位起家,連半個單位都收購。
有價格低廉的丁權面世,自是大為心動,而鄭裕同的新世界發(fā)展,起步較晚,缺少地儲,起了心思。
同時,還有很多中小型華資地產,聞風而動,紛紛派出收地經理,前往新界掃貨丁權。
英資財團嗅見機會,立刻有所動作。
怡和大廈。
董事局主席“西門·凱瑟克”,正伏案閱讀著一份有關丁權收購的報告。
1975年起,怡和集團丟失戰(zhàn)略地位的貨物倉儲公司九龍倉,前主席“紐璧堅”為保證怡和地產龍頭地位,采取“連環(huán)船”策略,使得母公司怡和跟置業(yè)公司,互相控股四成。
怡和集團主席便兼任置業(yè)公司總裁,而后紐璧堅還大舉收購港話,港燈股票,購買中環(huán)土地,試圖重建怡和的領導地位。
82年中英談判后,港島地位暴跌,股市震蕩,席紐璧堅投入重金的振興計劃,使怡和損失慘重。
年初,集團董事局便撤換紐璧堅,派來怡和股東“凱瑟克家族”的代表,西門凱瑟克掌舵怡和。
來自蘇格蘭的凱瑟克家族,曾有祖上三代在上海公租界出任洋行董事的經理,是根植在亞洲地區(qū)的吸血家族。
受困于政治影響,西門·凱瑟克原已放棄擴張策略,采取收縮布局,但丁權的出現(xiàn)似乎帶來一次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