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泉州南少林為祖廟。
數(shù)十年間,幾代坐館,都是幫邵毅夫做事。
稱是家奴都不為過!
左手卻心有顧忌,出聲道:“大佬,邵毅夫是浙商巨賈,寧波商幫的魁首,手握tvb,聲量比我們大。”
“報仇都該穩(wěn)妥些,先把大馬仔抓來再說。”
尹照棠面露厲色,揚言道:“我們不缺證據(jù),不用抓大馬仔。想殺姓邵的,一個大馬仔攔得住?”
“整個三六九都不夠老忠打!但要扳倒邵毅夫,光講證據(jù),講道義有屁用。要有條過硬的理由,叫整個寧波商幫的人,都得承認(rèn)邵氏做錯!”
“逼邵老六也低頭認(rèn)罪。”
在場眾人都注意到大佬的用詞,不是搞垮邵氏公司,也不是干掉邵毅夫,而是要扳倒邵毅夫。
叫邵毅夫低頭認(rèn)錯。
殺一個人容易,叫一個人低頭很難。
左手吐著煙,沉聲問道:“大佬,什么叫扳倒?”
“扳倒,不是針對一個人,是針對一群人,一個組織。”
寧波商會是一個組織。
邵毅夫在商會內(nèi)影響力,源于戰(zhàn)后逃港潮時,接濟了很多同鄉(xiāng)商人。
直接干掉邵老六,哪怕把證據(jù)貼在他們臉上,他們出于情感都會維護,抵觸,不承認(rèn),并且大做文章,反攻倒算。
這就是活出影響力和統(tǒng)戰(zhàn)價值的人,已成為一個集體的代表,動他,就是動一群人。
解決這種人,有兩個思路,一種是解決一整個組織,把整個集體消滅,一種是把人和集體剝開,再單獨解決掉那個人。
前者要一個更強大的集體,后者,卻只需要一個合適的理由。
直接干掉邵毅夫帶來的政治后果,尹照棠暫時承受不起,畢竟,邵毅夫的下等爵士是女皇親授。
本人又是港島華資的重要人物,亂下黑手,引來英廷報復(fù),再受內(nèi)地忌憚,兩步討好。
一個土埋脖子的老骨頭,拿整個老忠的前景陪葬。
也不劃算?。?/p>
所以,打掉姓邵的護身符,是一切行動的前提,而最好的理由,無異于是勾結(jié)鬼佬。
但勾結(jié)鬼佬的事情,各位大老板們或多或少都有干過,勾結(jié)鬼佬四個字,可以說服國內(nèi),卻說服不了寧波商幫。
左手想破頭都想不明,有什么辦法,可以扳倒邵毅夫那樣的大亨。
直到三天后,傳媒大王邵毅夫,船王包鈺剛,紡織大王曹光彪,電器大王李達(dá)三,維大洋行老板王寬城等,共九位寧波商幫的主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