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這位哲蚌寺的大和尚卻用流利的漢話說道:
“我寺尋得的靈童必然是法王轉世,豈有掣簽不中之理?甘丹寺的偽靈童將不攻自破!”
這位魏主事才想起來,烏思藏貢使首先是一群僧人,然后才是貢使,自己以前竟然要和一幫僧人講道理,還不如交給老天爺呢。
魏用敬涌起了對蘇澤的無限憧憬,蘇翰林一出手,一封奏疏,就讓一場爭貢的事端就此消弭。
高,實在是高!
魏用敬立刻說道:
“工部已經在打造金瓶,等金瓶制成,定會請諸位參加金瓶掣簽儀式。”
“多謝上國!”
另一邊,甘丹寺的貢使也熱情的向魏用敬表示感謝。
在收獲了烏思藏使團的感謝后,魏用敬又趕回禮部覆命,將烏思藏貢使全盤接受金瓶掣簽法,并感激天朝上國幫助他們解決爭端的事情寫成奏疏,程,反而攻擊解決了問題的蘇子霖!”
“好生可惡,高某要請陛下嚴懲這些科道言官!”
高拱唱了白臉,張居正則站起來唱紅臉。
“高閣老息怒,六科十三道是太祖所設,言官上書是保障言路通暢。因言獲罪傷的是天下士人之心。蘇澤做得對,就嘉獎他就是了,六科十三道做的錯了,申飭即可,不用喊打喊殺?!?/p>
趙貞吉臉色鐵青,兩人一唱一和,看起來是在打擂臺,實則是在唱雙簧。
內閣輔臣意見不一,李芳那個謹慎的司禮監(jiān)掌印太監(jiān),肯定會一本不落的送到皇帝御案上。
那時候隆慶皇帝看到魏用敬和言官們的奏疏,肯定要對科道產生不滿。
科道官章進諫糾劾,如果皇帝都對你不信任,那科道奏疏的威力就大大降低。
即使皇帝不處罰這些科道官員,也會極大的影響六科十三道的威信。
可趙貞吉看向不知道在寫什么首輔李春芳,他實在想不通,怎么徐閣老才離職一個月,內閣就變成了這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