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誰贊成,誰反對?
江南的團結(jié)已經(jīng)不復(fù)存在。
等到十一月十五日,直吳鐵路募資完畢后,江南各縣都各自組成商團。
江南的出資被分散后,最大的一筆投資,則是來自于倭銀公司。
這期間,顧憲成也掙扎過。
他奔走于各個商團,試圖重新凝聚出一個江南整體,來對抗李文全的倭銀公司。
但結(jié)果自然是失敗了。
別的府的士紳們一句話:
“你們常州府先整合起來再說!”
顧憲成就無言因?qū)α恕?/p>
事情鬧到這一步,他連常州府都整合不了。
常州府下的各縣,都無法接受他這個無錫人來領(lǐng)導(dǎo)大家。
顧憲成十分的受挫,事到如今,他才知道要辦成一件事是有多難。
顧憲成也開始明白,蘇澤入仕以來,“一月兩疏,疏疏皆允”的含金量有多高!
直吳鐵路其實對于朝廷來說不過是一件小事,可就是辦成這件小事都這么難。
但是顧憲成也是愈戰(zhàn)愈勇的性格,他很快又重新振作起來。
——
十一月十七日,各類統(tǒng)計工作最后完成。
直吳鐵路合計募集二十六萬銀元。
其中江南七府合計出資十八萬銀元,但是分散在各縣。
倭銀公司出資五萬銀元,成為整個直吳鐵路出資最多的單一股東代表。
剩下的三萬銀元,則由京師和直沽的部分富商士紳出資,他們自然都站在了李文全的身后。
經(jīng)過確認(rèn)后,李文全代表倭銀公司,成為整個直吳鐵路的籌備會會長,負(fù)責(zé)籌備直吳鐵路。
對于這個結(jié)果,縱然有顧憲成之類的讀書人不甘心,可是江南的士紳們已經(jīng)爭紅了眼,他們寧可由李文全這個“外人”擔(dān)任鐵路籌備會的會長,也不愿意讓其他縣代表整個江南。
對此,顧憲成又出了一個新對策。
這一次江南眾人不愿意再來無錫會館聚會,顧憲成只能挨家挨戶的拜訪。
高攀龍跟著顧憲成,跑完了江南七府各縣代表的駐地,也累的夠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