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澤自然是毫不猶疑的選擇了“是”。
【威望值已經(jīng)扣除,剩余威望490點,請盡快完成上書,等候奏疏生效。】
第386章《請改革觀政進(jìn)士事宜疏》
——
內(nèi)閣。
高拱翻開奏疏,這是蘇澤的上疏,是支持張元忭的奏疏。
高拱用充滿玩味的目光,看了一眼身邊的張居正,將蘇澤的奏疏傳遞給諸位閣臣后,對著張居正說道:
“張閣老,這張元忭也算是你的門生,你怎么看?”
張居正看著蘇澤的奏疏,臉上閃過一絲奇怪的表情。
面對高拱的詢問,張居正說道:
“我倒是覺得張元忭的奏疏像極了蘇子霖的《請罷早朝疏》?!?/p>
說起了這份蘇澤成名的奏疏,在場眾人都露出古怪的表情。
接著張居正說道:“既然高閣老說張元忭是我的弟子,那這份奏疏我就不發(fā)表意見了?!?/p>
高拱看向張居正,又看向殷士儋,暗道張居正真是一個棘手的對手。
他心里明白,張居正恐怕從內(nèi)心來說,也是支持對觀政制度進(jìn)行改革的。
雖然大家都是翰林院出來的,但是高拱也深知這套制度的不合理之處。
真正在翰林院內(nèi)沉下心來學(xué)習(xí)的人是很少的。
大部分的翰林,都會想辦法在京師結(jié)交權(quán)貴,等待編修國史、編修大典、去詹事府為官等機會。
而沒辦法出頭的翰林,則因為翰林虛名,最后老死在翰林院內(nèi)。
這種制度無疑是非??简炐男缘摹?/p>
誠然,翰林院是一個寶庫,高拱在翰林院的幾年,也是他政治上成長最快的時候。
但是大部分的翰林,沒有高拱張居正他們這種心態(tài)。
要么將自己當(dāng)做未來的閣老,眼高手低看不上實務(wù)。
要么整日怨天尤人,抱怨懷才不遇。
但是張居正卻在這個時候,突然宣布中立。
這等于是讓高拱去對上殷士儋。
高拱明白張居正的打算,這是要拆散自己和殷士儋的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