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賓此來,明為商議對策,言語間卻滿是對海瑞和蘇澤的怨懟,對王任重的不屑。
蕭廩心生警惕,他試探說道:
“陳御史,慎言。海副都御史整頓吏治,乃圣上允準,閣老默許。你我身為風憲官,當以此自勉。”
“蘇翰林的奏疏也是就事論事,非是針對我們五門巡城御史,又何來當槍使的說法?!?/p>
陳大賓見到蕭廩一副公事公辦的態(tài)度,臉上虛假的憤慨沉了下來,換上一副推心置腹的模樣:
“蕭公,你我共事多年,外城五門,東、西二門油水最足……”
“咱們這位置,可都是朝中人人覬覦的,若是無人照拂,又怎么能坐的穩(wěn)當?”
“想要有人照拂,那迎來送往自不必說。”
“海大人這柄劍懸在頭頂,巡查所前設銅匭,百姓胡亂投書,萬一查到‘小事’上…積少成多,你我顏面何存?前途何在?”
他身子前傾,聲音幾近耳語:
“吾倒是有一個想法?!?/p>
蕭廩知道正戲來了,他裝作洗耳恭聽的樣子道:
“愿聞其詳!”
陳大賓見到蕭廩感興趣,笑著說道:
“海大人如此苛察,巡捕營里的意見不小。”
“我等先申明厲害,嚴抓一陣子,再且由著巡捕營生事,等鬧將起來,再由我們出面彈壓?!?/p>
“這樣一來,也能讓朝廷見到苛政之害,又能讓朝堂上下看到吾等的能力?!?/p>
“我們五門巡城御史若能擰成一股繩,高閣老、張閣老總得思量一二,未必就肯讓海瑞如此肆無忌憚地削我們的權柄!”
蕭廩的心驟然沉了下去,陳大賓這番話,哪里是商議對策?
分明是拉他一起對抗督查,更隱含了以“彼此照應”之名,行利益捆綁、共同遮掩貪墨之實!
陳大賓的辦法,倒也十分的毒辣。
這就是典型的“上面的意思是好的,故意執(zhí)行歪了。”
陳大賓知道巡捕營不經查,不滿情緒很足。
他故意裝作嚴格執(zhí)行的樣子,引發(fā)基層的反對情緒,最好再從中蠱惑,讓巡捕營停擺,從而癱瘓京師的治安。
利用這種方法,來對抗海瑞的政策。
等到達成目標之后,再又他出面安撫,這樣一來好人就被他做了,也會讓朝廷覺得他很有能力。
陳大賓之所以找到自己,也是因為他只掌握京師部分的治安,要讓朝堂上重視,還需要自己這個執(zhí)掌東城核心區(qū)域的御史配合才行。
蕭廩霍然起身,一股被羞辱的怒火和巨大的風險感直沖腦門。
他擔任東門御史多年,雖有幾分跋扈和戀權,也偶有對下屬管束不嚴之失,但深知海瑞秉性,更清楚眼下京師的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