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紹祖自然很高興,他覺得只要琉球內(nèi)附,那自己這個琉球通政署就可以撤銷了,自己就能歸國了。
但是朝堂諸公卻因為種種考慮,還是否決了琉球內(nèi)附的請求。
萬般無奈之下,吳紹祖只能就在琉球,做他的太上王。
不得不說,吳紹祖也確實將琉球治理的很好。
吳紹祖發(fā)揮了區(qū)位優(yōu)勢,將琉球定義為海上貿(mào)易的中轉中心,并且提出免稅的口號,吸引周圍的船只???。
雖然船只入港免稅,但是琉球卻能依靠這些海上貿(mào)易的服務,獲得大量的收入和工作崗位。
其中最好的工作,就是精通漢語的領航員了。
外國船只現(xiàn)在都會先到琉球,然后在琉球雇傭一位了解大明海港法律的領航員,然后這位領航員就會引導這些船前往大明的港口。
這些領航員是翻譯,又是向?qū)?,他們還了解大明各大港口的特產(chǎn),熟悉報關等稅務手續(xù)。
也就是說,雇傭這樣一名琉球領航員,就等于雇傭了一名領航水手長、翻譯、商業(yè)和稅務顧問。
琉球本來就是小國,而如今出入大明的船與日俱增,僅僅靠著這個工作,就能給琉球帶來大量的優(yōu)質(zhì)崗位。
更不要說船只補給、購買海圖、船員消費,這些都能給琉球帶來大量的收入。
靠著這個,琉球日益富庶,吳紹祖在琉球的威望也越來越高。
當然,吳紹祖歸國也越來越無望。
前兩人的功績,已經(jīng)讓京師眾衙門高看通政司了,而南洋通政署主司張宣,更是三個海外通政署成績最突出的。
當然,張宣能有這樣的成績,是因為他除了是南洋通政署的主司外,還兼任楚王太傅的職位。
馬尼拉國迎接了大明楚王作為自己的國主,但楚王年幼,所以楚王太傅張宣,代替楚王打理馬尼拉的政務。
張宣在南洋的功績,是飛速的幫助楚王開疆拓土。
馬尼拉呂宋國,原本只是馬尼拉城附近,加上城外一些土邦組成的小國。
當然,呂宋幅員遼闊,人口稀少,馬尼拉呂宋國如果放在大明,差不多也有個十個縣的大小。
而馬尼拉呂宋國,通過認楚王為國主,直接成為了大明朝貢體系中的第一序列。
按照蘇澤的朝貢體系,馬尼拉呂宋國可以享受諸多的優(yōu)待,馬尼拉呂宋國的商船,幾乎可以享受和大明商人差不多的待遇。
通過這項優(yōu)待,馬尼拉呂宋國這個原本的城邦小國,立刻成為南洋大國。
然后在佛郎機人和奧斯曼人開戰(zhàn)后,張宣又施展了他出色的外交手段。
張宣不停的和兩國使者接觸,不斷給兩國開價,最終用極小的代價,獲得了佛郎機人在呂宋的幾個殖民領。
而馬尼拉呂宋國需要付出的代價,僅僅是“口頭上支持佛郎機”,并且在戰(zhàn)爭時期,不切斷佛郎機人的貿(mào)易路線,允許他們繼續(xù)??繀嗡蔚母劭?。
而佛郎機人這樣一來,就等于將自己在呂宋經(jīng)營的勢力,全部都轉讓給了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