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鴻蒙紫氣繞昆侖,三清元神初顯形
盤古開天已過三百載。洪荒天地間,清氣上浮為天,濁氣下沉為地,山川如骨,江河似血,星辰若眸,初顯蒼茫氣象。然此時洪荒,尚無生靈踏足,唯有無邊先天之氣在天地間流轉(zhuǎn)——或聚于昆侖之巔,或藏于東海之淵,或隱于不周山根,如無數(shù)游絲,編織著萬物初生的密碼。
這一日,昆侖山脈深處,一團(tuán)直徑萬丈的鴻蒙紫氣忽然震顫。此紫氣自盤古開天時便聚于此,吸納了三百年天地靈粹,早已凝聚成實質(zhì),如一塊流動的紫晶,內(nèi)蘊(yùn)開天辟地以來最本源的“道韻”。此刻,紫晶表面浮現(xiàn)出三道若隱若現(xiàn)的紋路,如三道先天符文,分別刻著“元”“始”“通”三字,正是盤古元神消散前,以最后神力烙印的“三清之基”。
“嗡——”
第一道紋路“元”率先亮起,紫晶中涌出一股至純至凈的清氣,如水流般匯聚成一個模糊的人形輪廓。這輪廓盤膝而坐,周身縈繞著淡淡的白光,似有“無為”之意流淌——此為老子元神初顯。他雖未睜眼,卻仿佛已看透天地生滅,嘴角噙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仿佛在說“道在螻蟻,在稊稗,在瓦甓,在屎溺”。先天之氣不斷向他體內(nèi)涌去,每一次流轉(zhuǎn),都讓他的輪廓更清晰一分,眉心漸漸浮現(xiàn)出一道“太極”虛影,黑白二色緩緩輪轉(zhuǎn),正是他日后“太極圖”的雛形。
片刻后,第二道紋路“始”亮起。紫晶中再涌清氣,卻比老子的清氣更顯銳利,帶著“清濁分明”的秩序感,凝聚成另一道人形。此為元始,他身姿挺拔,如一株直刺蒼穹的青松,周身清氣中夾雜著細(xì)碎的金光,似有無數(shù)法則符文在其中閃爍。他的眉心沒有太極,卻懸著一柄微縮的“幡”影,幡面混沌色,邊緣有流光溢彩,正是“盤古幡”的本源印記。元始初顯意識時,目光似能穿透昆侖云霧,望向洪荒四極,帶著一種“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的威嚴(yán),仿佛天生便要執(zhí)掌秩序,劃分陰陽。
最后,第三道紋路“通”亮起。這一次,紫晶中涌出的不僅有清氣,還有一縷縷靈動的濁氣,二者交織纏繞,卻不顯駁雜,反而透著“兼容并蓄”的生機(jī)。此為通天,他的輪廓最為靈動,時而化為游龍,時而化為飛鳳,時而又變回人形,周身氣息忽強(qiáng)忽弱,似有“變”之道蘊(yùn)含其中。他的眉心沒有太極,也沒有幡影,卻懸著四柄微型劍影,分指東南西北,劍身上刻著“誅”“戮”“陷”“絕”四字,正是“誅仙四劍”的本源。通天初醒時,意識最為活躍,目光掃過昆侖草木,竟讓那些先天靈植無風(fēng)自動,似在呼應(yīng)他的“萬物皆可入道”之意。
三道元神在鴻蒙紫氣中靜靜孕育,彼此間雖未言語,卻有一股無形的聯(lián)系——他們同出盤古元神,同承鴻蒙紫氣,注定要在日后的洪荒中,走出三條同源而異途的大道。
第二節(jié):洛水之畔靈藤繞,女媧伏羲孕真形
與此同時,洪荒東南,洛水之畔。此地與昆侖的凜冽不同,先天靈氣中帶著濕潤的生機(jī),河岸邊長著一株萬丈高的“先天靈藤”,藤葉如碧玉,開著七彩仙花,正是日后女媧造人時,用來編織“人魂”的靈藤本源。靈藤根部,聚著一團(tuán)濃郁的“陰陽二氣”,此氣非清非濁,而是盤古開天時,陰陽法則交匯產(chǎn)生的本源之氣,比昆侖紫氣更顯“生”之韻味。
“滋啦——”
陰陽二氣忽然撕裂開一道縫隙,其中涌出一股柔和的陰氣,如月光般灑落在靈藤最粗壯的一根主藤上。主藤震顫,葉片上的仙花紛紛飄落,化為點點靈光,融入陰氣之中,凝聚成一個女子的輪廓。她身姿婀娜,周身縈繞著七彩霞光,眉心懸著一顆“補(bǔ)天石”的虛影,正是女媧。她初顯意識時,目光落在洛水中自己的倒影上,似有迷茫,又似有頓悟——仿佛天生便知曉“形”與“影”的關(guān)聯(lián),知曉“創(chuàng)造”的意義。靈藤不斷向她輸送生機(jī),她的指尖漸漸生出一縷“造化之力”,輕輕一點,岸邊一塊頑石竟化為一只游動的小魚,雖無靈智,卻有了生命的形態(tài)。
女媧誕生的剎那,陰陽二氣中又涌出一股陽剛之氣,如日光般落在靈藤旁的一塊“河圖洛書”虛影上。此虛影是盤古開天時,星辰法則與大地法則碰撞產(chǎn)生的印記,此刻被陽氣激發(fā),化為一道男子的輪廓。他身著樸素的麻衣,手持一根樹枝,眉心懸著“八卦”虛影,正是伏羲。他初醒時,沒有看洛水,而是抬頭望向天空,目光仿佛穿透云層,落在漫天星辰之上。星辰的軌跡在他意識中流轉(zhuǎn),化為一道道線條,與他手中樹枝的擺動漸漸重合——他已在懵懂中悟到“推演”之道。當(dāng)他低頭看向洛水時,水中的波紋竟隨他心念而動,化為一個個簡單的符號,正是“陰陽爻”的雛形。
女媧與伏羲,一陰一陽,一主“創(chuàng)造”,一主“推演”,誕生于同一株靈藤,同一塊河圖洛書虛影,天生便有“兄妹”之誼。他們誕生后,并未立刻離開洛水,而是盤坐在靈藤下,彼此對視一眼,無需言語,便知曉對方的心意——女媧指尖的造化之力與伏羲眉心的八卦虛影交相輝映,竟讓洛水兩岸的先天靈植生長速度加快了百倍,預(yù)示著他們未來將以“人族”為橋,連接天地與生靈。
第三節(jié):洪荒四極生靈現(xiàn),先天神只初睜眼
三清與女媧、伏羲的誕生,如同一顆石子投入洪荒的靜水,引發(fā)了連鎖反應(yīng)。天地間的先天之氣仿佛受到了感召,開始在各處凝聚,孕育出更多先天生靈。
東荒,太陽星旁。一團(tuán)至陽至剛的火氣凝聚成兩顆金色的蛋,蛋上布滿了太陽真火的紋路。這是帝俊與太一,他們誕生于太陽星的核心,繼承了盤古開天時“火”的法則,天生便與太陽同輝。蛋中傳來微弱的心跳聲,似在吸收太陽星的本源之力,蛋殼上的紋路時而亮起,隱約能看到蛋內(nèi)有“三足金烏”的虛影——這是他們未來的真身,將以“妖族”為基,執(zhí)掌洪荒天空。
西極,昆侖山另一處山谷。一塊混沌色的頑石忽然裂開,從中走出一個身披獸皮、面容古樸的男子。他是鎮(zhèn)元子,誕生于大地靈脈的核心,周身縈繞著土黃色的氣息,手中握著一株微型的“人參果”苗——這是他與“大地”的羈絆,未來將以“地仙之祖”自居,守護(hù)洪荒的先天靈根。他誕生后,沒有四處張望,只是盤膝坐下,雙手按在大地上,仿佛在傾聽大地的脈搏,眉心漸漸浮現(xiàn)出“大地胎膜”的印記。
北海之濱,一團(tuán)寒冰之氣與死亡之氣交織,凝聚成一個模糊的女子輪廓。她是玄冥(此時尚未完全覺醒,僅為雛形),周身寒氣刺骨,連空氣都被凍結(jié)成冰晶。她誕生時,周圍的先天生靈紛紛退避,仿佛本能地畏懼她身上的“死亡”氣息。她蜷縮在一塊萬年寒冰中,意識尚未完全清醒,卻已在無意識中吸收著北海的陰寒之力,為日后成為十二祖巫之一、執(zhí)掌“寒冰與死亡”法則埋下伏筆。
南域,南明火山中。一團(tuán)南明離火凝聚成一只五彩鳳凰的虛影,虛影中傳來清脆的鳴叫,聲動九天。這是鳳族的始祖之一,彩鳳,她繼承了盤古開天時“南方離火”的法則,羽毛如火焰般燃燒,卻不傷人,反而帶著“涅盤”的生機(jī)。她誕生后,繞著南明火山飛了三圈,每一次振翅,都有無數(shù)火星落下,化為南域的火種,讓南域的先天靈植染上了火的屬性。
中洲,麒麟崖。一塊蘊(yùn)含著“祥瑞”之氣的玉石裂開,從中走出一頭通體雪白、頭生獨角的麒麟。他是墨麒麟(麒麟族初期首領(lǐng)),周身縈繞著淡淡的祥云,所過之處,原本狂暴的先天煞氣都變得溫順起來。他誕生后,對著麒麟崖拜了三拜,仿佛在感謝大地孕育之恩,隨后便昂首挺胸,望向中洲大地,眼中帶著“守護(hù)”之意——這是麒麟族“祥瑞”與“守護(hù)”的本源。
此外,洪荒各處還誕生了無數(shù)先天生靈:有鯤鵬,誕生于北冥之海,身具“水”與“風(fēng)”的法則,能化鯤為鵬,遨游四海九天;有共工,誕生于不周山旁的一條大河中,繼承了“水”的狂暴之力,周身浪濤翻滾,脾氣暴躁;有祝融,誕生于南方火山群,與彩鳳同源,卻更擅“毀滅之火”,周身火焰呈暗紅色,能焚盡萬物;還有燧人氏、有巢氏等,雖此時力量微弱,卻已在懵懂中展現(xiàn)出與“人族”相關(guān)的特質(zhì)……
這些先天生靈,或誕生于山川,或孕育于星辰,或成形于水火,各自繼承了盤古開天遺留的一部分法則,帶著不同的道途與使命。他們誕生后,大多處于懵懂狀態(tài),有的閉關(guān)于誕生之地,吸收先天之氣穩(wěn)固身形;有的則好奇地四處游蕩,探索這個陌生的洪荒世界;有的則本能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個松散的群體——比如東荒的金烏部族(帝俊、太一團(tuán)伙)、南域的鳳族雛形(彩鳳為首)、中洲的麒麟群(墨麒麟帶領(lǐng))。
此刻的洪荒,尚未有“爭斗”,只有“孕育”與“探索”。先天生靈們彼此間大多相安無事,偶爾相遇,也只是好奇地打量對方,然后各自離去。他們不知道,未來的洪荒將因他們而掀起驚濤駭浪,龍漢初劫、巫妖大戰(zhàn)、封神之戰(zhàn)……一幕幕劫數(shù),都將從他們睜開眼的這一刻,埋下最初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