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昆侖云動,天庭仙使臨
洪荒歷,五帝時代舜帝劃九州方定,黃河流域的人族部落剛結(jié)束一場盛大的祭天儀式,用以宣告“九州歸一”的喜訊。祭臺余煙未散時,昆侖山脈方向突然涌起七彩祥云,祥云裹挾著金芒自九天垂落,所過之處,洪荒大地的靈氣竟隨之輕輕震顫——這是天庭仙使駕臨的征兆。
人族部落的巫祝率先察覺異常,手持骨杖高呼“天恩降”,引得圍觀的族人紛紛跪拜。舜帝身著麻布帝袍,腰束獸皮腰帶,雖無仙法加持,卻自帶人族帝王的沉穩(wěn)氣度。他起身整理衣袍,目光望向祥云落處,身后跟著禹、后稷等重臣,皆屏息等待。
祥云落地時,兩道身影自云中步出:為首者是天庭禮官,身著織金白袍,袖口繡著日月星辰紋,手持鎏金托盤;身后跟著兩名仙娥,各持玉瓶,瓶中飄出的仙霧在地面凝成朵朵白蓮。禮官落地后不倨不傲,對舜帝拱手行禮:“吾乃天庭禮官,奉昊天天帝、瑤池天后之命,特來送賀禮,賀人族統(tǒng)九州,興于洪荒?!?/p>
舜帝忙拱手回禮,聲音洪亮:“人族微末,得天庭垂憐,實乃幸事。不知天帝天后所贈何禮?”
禮官抬手掀開托盤上的紅綢,剎那間,九道青銅色的光暈自托盤內(nèi)迸發(fā),光暈中浮現(xiàn)出九個巴掌大小的鼎形器物——正是九州鼎雛形。鼎身雖未刻紋飾,卻透著古樸厚重的氣息,鼎底隱隱能看到“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個古字的印記,正是舜帝劃分的九州之名。
“此乃九州鼎雛形,”禮官聲音帶著幾分肅穆,“天帝與天后取洪荒核心青銅,融天河之水煉鑄,耗時百年方成。待日后人族根基再固,可尋九州之土、之水、之金填入鼎中,屆時雛形便會化為真正的九州鼎,鎮(zhèn)人族氣運,保九州安寧?!?/p>
舜帝凝視著托盤里的鼎形器物,只覺一股暖流自心底涌起。他知曉,這賀禮絕非尋常寶物——洪荒之中,唯有能鎮(zhèn)氣運的靈寶,才配得上“鼎”之名。此前巫妖劫時,妖族以河圖洛書鎮(zhèn)氣運,巫族以十二祖巫圖騰為基,如今天庭贈人族九州鼎雛形,便是承認了人族在洪荒的正統(tǒng)地位。
二、鼎蘊玄機,玄空解秘辛
就在族人驚嘆于九州鼎雛形的異象時,一陣清風(fēng)吹過,玄空的身影悄然出現(xiàn)在舜帝身側(cè)。他仍是那身灰布道袍,手中握著一卷泛黃的典籍,正是剛修訂完的《三皇五帝全史》。玄空目光落在托盤的鼎上,眼中閃過一絲了然,對禮官頷首:“天庭此舉,倒是合了洪荒大勢。”
禮官見是鴻蒙宗大長老,語氣更顯恭敬:“玄空長老慧眼,此鼎除鎮(zhèn)氣運外,另有玄機,還需長老為舜帝解惑?!?/p>
玄空走到托盤前,指尖輕觸其中一尊鼎的鼎身,指尖泛起微弱的鴻蒙氣。剎那間,鼎身浮現(xiàn)出一幅模糊的畫面:畫面中,黃河泛濫,洪水淹沒部落,而一尊巨大的青銅鼎立于洪水之中,鼎身散發(fā)出的光暈竟將洪水擋在外側(cè)。畫面轉(zhuǎn)瞬即逝,玄空收回手指,對舜帝解釋:“此鼎雛形雖未完全成型,卻已能感應(yīng)九州氣運。日后若遇水患、旱情等天災(zāi),只需將鼎置于受災(zāi)之地,鼎身便會引天地靈氣護佑一方——方才你所見,便是鼎鎮(zhèn)水患之象?!?/p>
舜帝聞言大喜,連忙追問:“長老所言‘填入九州之土、之水、之金’,不知該如何尋得?”
“這便需靠人族自身了。”玄空翻開手中典籍,指著其中一頁,“冀州多石,可取其山巔之石為‘土’;兗州瀕海,可取其深海之水為‘水’;青州產(chǎn)銅,可取其礦脈之精為‘金’……九州各有其靈,唯有集齊各州的‘靈物’,方能激活鼎的真正力量?!彼D了頓,看向舜帝身后的禹,“日后治水之事,怕是要與尋靈物相輔相成——治水時踏遍九州,正好可收集各州的土、水、金?!?/p>
禹上前一步,躬身道:“若能為族人尋得鎮(zhèn)氣運之法,禹愿赴湯蹈火。”
禮官見狀,補充道:“天帝與天后還說,待九州鼎完全成型之日,天庭會派仙匠下凡,為鼎雕刻九州山川圖紋,屆時鼎身將能映照九州實況,哪怕遠在天庭,也能知曉人族動向——此乃天庭與人族互通之證。”
族人聽到此處,紛紛歡呼起來。此前雖有三皇啟智、五帝定秩序,但人族始終擔心洪荒中的其他勢力覬覦——畢竟巫妖劫的余威仍在,萬族之中仍有不服人族者。如今有天庭為靠山,有九州鼎鎮(zhèn)氣運,族人心中的不安終于消散。
舜帝抬手示意族人安靜,對禮官鄭重道:“請仙使回稟天帝天后,人族定不負天庭所望,必將九州鼎鑄造成型,以保洪荒安寧?!彼巳韮善ト俗蹇棾龅慕z綢——這是如今人族最珍貴的物產(chǎn),遞予禮官,“此乃人族薄禮,還望仙使轉(zhuǎn)交天帝天后,聊表謝意?!?/p>
禮官接過絲綢,指尖觸到絲綢的紋理時,眼中閃過一絲驚訝——洪荒之中,除了仙娥院的云錦,竟還有如此細膩的織物。他笑著收下:“舜帝客氣,這份心意,天帝天后定會喜歡。”
三、鼎歸鴻蒙,禹承使命重
待禮官駕祥云離去,舜帝捧著托盤中的九州鼎雛形,對玄空道:“長老,此鼎乃人族至寶,若存于部落之中,恐有宵小覬覦,不知鴻蒙宗可否代為保管?”
玄空點頭:“鴻蒙宗藏經(jīng)閣有鴻蒙氣護佑,最是安全。且日后尋得九州靈物,還需以鴻蒙氣輔助煉化,存入藏經(jīng)閣正好?!彼舆^托盤,指尖泛起鴻蒙氣,將九尊鼎雛形包裹其中,“不過在存入之前,需先為鼎烙印人族印記——唯有烙印了人族血脈印記,鼎才會真正認人族為主?!?/p>
舜帝聞言,立刻召集九州各部落的首領(lǐng)。首領(lǐng)們聞訊趕來,紛紛刺破指尖,將一滴鮮血滴在鼎身上。鮮血觸鼎的瞬間,鼎身的古字亮起紅光,隨后紅光融入鼎內(nèi),消失不見。玄空見狀,滿意地點頭:“如此一來,即便有人盜走鼎雛形,沒有人族血脈,也無法激活其力量?!?/p>
眾人隨玄空前往鴻蒙宗。昆侖虛深處的鴻蒙宗,此刻正籠罩在淡淡的鴻蒙氣中,藏經(jīng)閣的匾額上刻著“鴻蒙藏典”四個古字,門前守著兩名源初七子的弟子,見玄空歸來,連忙行禮。
玄空帶著眾人進入藏經(jīng)閣,閣內(nèi)分為多層,第一層存放的是三皇五帝時期的典籍,第二層存放的是修煉功法(包括《黃帝內(nèi)經(jīng)》下卷),第三層則是專門存放靈寶的密室。密室中央有一座石臺,石臺上刻著鴻蒙陣法,玄空將九州鼎雛形放在石臺上,陣法立刻亮起,將鼎包裹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