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獄的焚天炎、玉衡的冰錐、青嵐的木藤……所有攻擊同時落在饕餮身上。兇獸發(fā)出一聲凄厲的哀嚎,龐大的身軀開始潰散,化作漫天濁氣,被墨麟以土行法則強行壓回噬魂谷,再用息壤母石碎片封死谷口。
硝煙散盡時,墨麟渾身是血,獨角斷了半截,卻站在饕餮的尸骸前,對趕來的各族族長道:“從今往后,中洲再無饕餮之患。”
沒人再說話。赤獄看著斷角的墨麟,突然單膝跪地:“赤麟部,愿歸墨麟首領麾下?!?/p>
玉衡、青嵐、玄策……三百余部的族長,無論曾是敵是友,此刻都齊齊跪下。
“愿奉墨麟為首,統(tǒng)一中洲,共抗外侮!”
五、麒麟崖立,族規(guī)定基
統(tǒng)一之后,便是立族地。
墨麟選的地方,是中洲中部的“擎天嶺”。此嶺拔地而起萬仞,山頂平坦如臺,四周是懸崖峭壁,易守難攻;更妙的是,嶺下有九條主靈脈交匯,靈氣濃郁得能凝成霧靄,嶺上還長著一種先天靈物——“麒麟花”,花瓣形似麟爪,食之可增修為,卻只在麒麟氣息濃郁處生長。
“此處當名‘麒麟崖’。”墨麟站在嶺頂,望著腳下連綿的中洲大地,“崖者,既為屏障,亦為根基?!?/p>
筑城的日子,全族動員。玄麟部鑿石為磚,青麟部引木為梁,赤麟部以火焰熔合巖石,玉麟部引靈犀泉水繞崖一周,化作護城河。墨麟則親自主持陣法——他以息壤母石碎片為陣眼,布下“九轉鎮(zhèn)靈陣”,將九條靈脈的靈氣鎖在麒麟崖周圍,讓這里成了洪荒少有的修煉圣地。
三個月后,麒麟崖落成。
崖頂建主殿“聚麟堂”,供各族議事;東西兩側分設“演武場”“藏經閣”;崖下依靈脈走向,分設赤、白、青、黑、玉等分支的聚居地;最外圍則是防御工事,由赤麟部與玄麟部輪流值守。
立族那日,墨麟在聚麟堂頒布了三條族規(guī):
“一、各族分支皆為麒麟一族,不得內斗,違者廢去修為,逐出麒麟崖;”
“二、中洲靈脈為全族共有,由聚麟堂統(tǒng)一分配,強者多勞,弱者有養(yǎng);”
“三、凡麒麟族眾,需護中洲生靈,遇外侮則同仇敵愾,違者以族法處置。”
規(guī)矩雖嚴,卻沒人反對。赤麟部曾因搶靈礦被罰過,此刻卻第一個表態(tài)擁護;玉麟部守著靈犀泉,主動提出每月分五成水源給其他部落。
更讓人意外的是,墨麟請來的“客卿”——先天神獸白澤。
這頭通萬物之情、曉天下鬼神之事的神獸,曾被墨麟在圍剿饕餮時所救。如今它坐在聚麟堂的客座上,對墨麟道:“麒麟崖立,中洲定,然洪荒大勢,非一族可獨善。龍族據四海,鳳族掌南域,當遣使通好,劃定邊界,方為長久之計?!?/p>
墨麟深以為然。他派玄策為使,攜“麒麟花釀”出使東海龍族,贈祖龍“玄土珠”(可定四海地脈);派玉衡之妹“玉瑤”出使南域鳳族,贈鳳皇“靈犀淚”(可滋養(yǎng)鳳族靈羽)。
龍族與鳳族見麒麟族已統(tǒng)一中洲,實力不容小覷,也愿結好。祖龍回贈“定海神針”碎片,助麒麟崖穩(wěn)固地脈;鳳皇回贈“南明離火”火種,助赤麟部精進火焰神通。
三足鼎立之勢,就此初成。
那日黃昏,墨麟獨自站在麒麟崖的懸崖邊,看著夕陽為中洲鍍上金邊。玄策走來,遞給他一塊新的獨角——是用萬載玄鐵混合他的麟血鑄的,雖不及原角,卻也鋒利異常。
“首領,”玄策輕聲道,“白澤說,洪荒劫數將至,我們……”
“劫數總會來的。”墨麟撫摸著新角,眼神平靜,“但只要麒麟崖還在,中洲還在,我們就有底氣?!?/p>
他的目光望向不周山的方向,仿佛能穿透云霧,看到那隱于昆侖的鴻蒙宗,看到那盤桓于虛無之海的金龍。
洪荒的風掠過麒麟崖,吹動了崖頂的麒麟花,也吹動了一個時代的序幕。
麒麟族,自此崛起。
(注:本集通過墨麒麟的誕生、統(tǒng)一中洲的四場關鍵事件(聯(lián)弱部、結玉麟、剿饕餮、立崖定規(guī)),塑造了“以智謀與仁德統(tǒng)族”的領袖形象,既展現了麒麟族的崛起歷程,也為后續(xù)龍漢初劫中“墨麒麟率族爭氣運”埋下伏筆。其中白澤的加入、與龍鳳兩族的互動,更凸顯了三族鼎立的洪荒格局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