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關(guān)鍵的是,當年朱元璋父母雙雙亡故,家境貧寒,無錢無地安葬。
正是這位表哥朱六九,念在親戚情分上,出面奔走,求告鄉(xiāng)鄰。
才弄來了一小塊墳地,讓朱元璋的父母得以入土為安!
這份恩情,在極其重視孝道和親情的朱元璋心中,分量有多重,劉伯溫簡直不敢想象!
此刻。
劉伯溫心亂如麻。
他翻看著賬冊,那一片片掛在“朱六九”名下的田產(chǎn),數(shù)量驚人,遠超尋常勛貴!
這里面,有沒有強占?
有沒有隱漏?
朱六九本人是否知情?
其子朱桓又借著他的名頭做了多少事?
冷汗,不知不覺浸濕了他的后背。
對于其他任何敢于阻撓新政的勛貴、豪強,哪怕如藍玉那般驕橫,劉伯溫都敢憑借著朱元璋賜予的“先斬后奏”之權(quán),硬碰硬地查下去!
他有這個底氣。
因為他知道,陛下為了新政,為了江山社稷,絕不會姑息!
可面對朱六九……
劉伯溫第一次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棘手和猶豫。
這不僅僅是皇親,更是對陛下有恩的至親!
陛下對待旁人,可以冷酷無情,鐵腕肅貪。
可對這位在他最困難,最卑微時伸出過援手的表哥,陛下心中那份復(fù)雜的親情和感恩,會不會壓倒國法?
會不會成為新政面前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
如果自己貿(mào)然徹查,甚至動用雷霆手段,會不會觸怒陛下?
會不會讓陛下覺得自己是故意針對他的親人,是在打他的臉?
畢竟,仆從的行為,完全可以被解釋為“下人無知”,朱六九本人完全可以推脫不知情。
自己若揪住不放,會不會被視為不識大體,甚至……忘恩負義?
可若是不查,或者輕輕放過……
那一條鞭法和攤丁入畝還如何推行?
天下人都會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