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微微一頓,目光掃過周圍。
最后,落回朱元璋身上,語氣懇切而務(wù)實!
“然,右丞相之位,總領(lǐng)百司,協(xié)理陰陽,關(guān)乎國政之運轉(zhuǎn),社稷之安危?!?/p>
“非僅需奇功,更需經(jīng)年累月之政務(wù)歷練,通達人情之練達智慧,以及……足以令百官信服之資望與根基!”
“葉主事年輕,未登朝堂,于政務(wù)機要,恐……尚有生疏?!?/p>
“臣以為,陛下愛才之心,天地可鑒!”
“然授此顯位,恐非愛護,反是置其于風(fēng)口浪尖,眾矢之的?!?/p>
他最后提出了一個看似折中,實則綿里藏針的建議。
“依臣愚見,不若賞其金銀田宅,厚其俸祿,并擢升其為某部侍郎。”
“侍郎之位,既可使其施展才干,熟悉部務(wù),積累資歷,又不至于一步登天,引人非議,招致禍端!”
“待其日后政績卓著,根基穩(wěn)固,再行提拔,方為穩(wěn)妥之道?!?/p>
“此乃臣為陛下計,為朝廷計,亦是為葉主事長遠計之肺腑之言,望陛下,明察?。?!”
胡惟庸這番話,水平極高!
他首先肯定了葉凡的功勞。
堵住了別人說他嫉賢妒能的嘴。
然后從“職位要求”、“保護葉凡”的角度出發(fā)。
分析得頭頭是道,合情合理。
將阻撓包裝成了關(guān)心。
最后,提出的侍郎之位,看似也不低。
但與右相相比,已是天壤之別!
完美地維護了他作為左相的地位,和文官體系的秩序。
朱標站在御階下,聽著胡惟庸這番滴水不漏的勸諫,心中復(fù)雜萬分。
他內(nèi)心深處,堅信以老師的學(xué)識、眼光和魄力,勝任右相之位綽綽有余。
甚至,可能比許多尸位素餐的老臣做得更好。
但他也清楚,胡惟庸說的并非全無道理。
老師驟然上位,毫無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