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宴結(jié)束,當趙小樹拿著行李,坐上回鎮(zhèn)的騾車時,大娘,大堂嫂哭紅了眼睛,囑咐了一遍又一遍。
無非就是到了鎮(zhèn)上,好好跟著興叔學醫(yī),照顧好自己云云。
一家子人一直送到了村頭,這才停下。
這讓趙麟不由一笑,這大堂嫂一家還真是夸張,這又不是趕赴千里之外的京城科考?
趙崗距鎮(zhèn)上的路途,也就半個時辰而已,來去都很方便。
正當他感慨大伯一家子過于夸張時,卻被接下來的一幕給驚到了。
只見大堂嫂走起路,已是飄飄然,見人都主動打起招呼。
“哎呀,興弟這不是帶小樹去濟世堂做學徒了嗎?我們?nèi)ニ土艘幌??!?/p>
眾多左鄰右舍少不了羨慕地奉承一番,這無疑更讓大堂嫂揚眉吐氣了,拉著人絮絮叨叨,又是半天。
不用想,用不了一個時辰,整個趙崗都得知道她兒子去醫(yī)館做學徒的事。
一旁的大伯大娘雖沒說什么,但臉上的驕傲和笑容卻是掩飾不住,腰桿也比平時挺的直了。
看著這一幕,趙麟突然心血來潮,靈感爆發(fā),匆匆回到了家。
以“親善”為題意,洋洋灑灑,寫了一篇文章。
在他寫文章的時候,老太太和二堂嫂秋蘭則收拾著院子。
與那個性子潑辣,粗線條的大孫媳婦相比,老太太還是更喜歡這個性格嫻靜,明事理的孫媳婦。
“旺家媳婦,小冬五歲了吧?”
“是的,祖母。小冬五歲三個月了?!?/p>
“那該上學了,麟哥兒三歲就蒙學了。”
“祖母,麟弟那是文曲星下凡,小冬怎么能比得了呢?”
“不,我看小冬這孩子也是讀書的苗子。前天小樹就教他一遍兒歌,他到今天還記著呢,和麟哥兒小時候一樣聰明?!?/p>
老太太說起那五歲的曾孫,頗為大氣道:“送私塾吧,別耽擱了,束修的事不用擔心,我來出?!?/p>
秋蘭聽到這句話,眼神中充滿了感動。
哪怕是村里的私塾,一年也得七八錢的銀子的束修。
一般人家,大都在豐收之年,才有余錢讓孩子上一兩年學,識幾個字。
她丈夫趙旺雖有一門上好的泥瓦匠手藝,但收入?yún)s不穩(wěn)定。
她本想再積攢點錢,等孩子八歲了再送進私塾。
但今天侄兒趙小樹成為了濟世堂學徒,一下子激起了她的攀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