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春天如何挖野菜,夏天如何在溪邊摸魚,秋天如何收割稻谷,冬天如何圍著火爐聽老人講古。
她的描述帶著泥土的芬芳和生活的氣息,讓蘇詩詩這文青女子聽得入了迷,美眸中異彩連連,心生向往,只覺得那是一種無比自由和浪漫的生活。
然而,薛淺淺話鋒一轉(zhuǎn),語氣低沉了些。
“蘇姐姐,那些聽起來有趣,其實……百姓們很苦的。要看天吃飯,交了租子,一年到頭也剩不下多少,遇上災年,賣兒賣女也是常事。大家……也只是苦中作樂罷了?!?/p>
這番話,像一顆小石子投入蘇詩詩的心湖,讓她從浪漫的想象中清醒過來。
這還是她第一次如此直觀地感受到民間疾苦與她所處繁華世界的差距,心中不由生出幾分復雜的感慨。
自然而然地,她們的話題更多地轉(zhuǎn)向了那個連接著她們二人的核心——趙麟。
薛淺淺說著趙麟小時候如何爬她家的樹掏鳥窩,如何被她母親罵……如何在那小小的油燈下刻苦讀書。
眼神中充滿了溫暖的追憶和純粹的愛慕。
蘇詩詩則說著她如何在詩會上第一次聽到趙麟的名字,如何被他那些別具一格的詩詞吸引,如何在與他的幾次接觸中,被他沉穩(wěn)睿智又偶爾流露出的鋒芒所折服,語氣中帶著大家閨秀的含蓄與傾慕。
通過對方的講述,她們都看到了趙麟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在薛淺淺這里,趙麟是那個有血有肉、帶著泥土氣息和童年溫暖的鄰家哥哥;
在蘇詩詩這里,趙麟是那個才華橫溢、氣度不凡、前途無量的青年才俊。
這種認知的互補,非但沒有讓她們產(chǎn)生隔閡,反而奇妙地拉近了距離。
她們發(fā)現(xiàn),她們愛慕的是同一個人的不同側(cè)面,而這個人是如此的真實而豐富。
一番深入的交談下來,兩人之間的關系在無形中密切了許多,少了幾分最初的隔閡與試探,多了幾分同為“趙麟妻子”的理解與共鳴。
蘇詩詩心中那個“交心”的計劃,十分的順利。
與此同時,內(nèi)堂內(nèi),氣氛則是有不同。
與此同時,趙府內(nèi)堂,趙老太太也在進行著一場安撫工作。
對象是薛淺淺的母親,薛張氏。
薛張氏是個典型的鄉(xiāng)下婦人,沒什么見識,心中唯一的掛念就是寶貝女兒。
她拉著老太太的手,又是高興女兒嫁了好人家,又是擔憂。
“老太太,您是知道的,我們家淺淺性子軟,沒什么心眼,人也單純,最容易相信人……我這心里,總是七上八下的,怕她……怕她受了委屈也不知道說……”
她話沒說完,但意思很明顯,怕女兒在蘇家那位大小姐面前吃虧。
趙老太太拍著她的手背,語氣篤定地安慰道。
“親家母,你把心放回肚子里去!麟哥兒是什么人品,你還不清楚?他斷不會讓淺淺受委屈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