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壺,無論是趙麟還是原主的記憶,都對這項高雅的禮儀有過了解。
但要說起具體操作,卻是懵懂。
前世、今生都未曾接觸過。
正如馬秀才說的那般,這項禮儀活動,自春秋戰(zhàn)國流傳至今,已有兩千年的歷史。
在士大夫們的宴會上,此項禮儀十分盛行,久經(jīng)不衰。
可也僅限出身望族的士子階層。
寒門、貧寒士子,為了讀書,一兩銀子恨不得掰成兩半使用,誰有那個閑情逸致去玩投壺?
按理說,要參與這樣的禮儀活動,定會讓趙麟膽戰(zhàn)心驚,面露窘色。
可他非但沒有一絲的畏懼退縮,反而露出了一副躍躍欲的興奮神色。
這可嚇壞了一旁的蔡舉人。
這小子是不是根本不知道投壺的玩法?
投壺,可不僅僅是禮儀,它還是蘊含競技性質(zhì)的娛樂。
換句話說,參與者是要有彩頭的。
如此才能激發(fā)競技者的勝負欲,同時活躍宴會的氣氛。
參與這樣禮儀的人,非富即貴,彩頭可想而知。
看著布置場地的祁家奴仆,方舉人皺了皺眉,好心提醒道:“趙小友,一會若他們邀請你的時候,我建議你以身體不適拒絕。”
趙麟兩世為人,終究還是帶著一些少年心性:“那豈不是很丟臉?”
一旁的蔡舉人,敲了一下他的頭:“丟臉總比丟人強?!?/p>
趙麟滿臉黑線:“丟臉和丟人沒什么區(qū)別吧?”
馬秀才微微一嘆,直言不諱道:“你蔡師的意思:丟了臉,一會你在酒桌上,還有機會以‘飛花令’的方式找回臉面,丟人的話,就會傳遍汴州?!?/p>
聽到這番話,趙麟忍不住感慨,果然自己還是太年輕了。
這古代的文人騷客,一個個都是老陰比,一個比一個會玩心眼子。
蔡、方二人的意思很明了:你不是前些時日摔下馬了嗎?就以手上傷勢未恢復為由,婉拒了即可。
反正趙麟前些時日摔下馬的事,人盡皆知。
就算有人質(zhì)疑,也總不能找大夫來驗證吧?
不參與此事,最多會被非議兩句,丟個臉面。
若是參加,想必那些小陰比有更多的陰招,定會讓你難堪丟人,并且把此事當作攻訐你的手段,傳遍整個中原地區(qū)。
想通了其中的關鍵后,趙麟明白了蔡師的良苦用心。
與此同時,祁家少主也令人布置好了場地,同時找了楊毅楊參議作為主持者,縣尊大人則是裁判官。
如此的陣容,不可謂不大。
按照規(guī)則,在場所有人都可以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