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那位文曲星,用驚才絕艷的才華寫就的千古佳作,贊頌的卻是一個游俠兒,簡直是暴殄天物。
這也同樣是蔡舉人心中的遺憾。
可以想象,若是那小子能寫出一篇稱頌他的千古佳作,那么他必定隨著這首詩詞,青史留名,為后人贊揚。
“汴州四秀”李凡見蔡舉人無言以對,臉色的笑意更濃了:“再者,科考才是正途,否則,就算偶有一篇佳作,也終會泯于眾人?!?/p>
他這句話,引得在場不少人點頭贊同。
江南四大才子,名氣夠大吧?
可以說享譽整個大周,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無人能出其右。
結(jié)果又能如何?
科考不順,難以踏上朝堂仕途,只能醉生夢死,逍遙于世。
四人中,才華最為橫溢,名頭最大,被譽為三百年一出的奇才湯尹,瘋瘋癲癲,至今下落不明。
書畫雙絕,拓印之宗師的文瑞,自十八歲成為秀才后,歷經(jīng)三十年科考,連鄉(xiāng)試都未能通過。
…………
這些人名氣再大,成就再高,卻也難登廟堂,揮斥方遒,指點江山。
江南四大才子,用他們一生再次向世人證明:唯有科考,才是正途。
可他們“汴州四秀”卻不一樣。
他們不但擅長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科考八股一樣擅長。
他們四人都在弱冠之年,就通過了院試,成為了秀才。
“四秀”之一的王逢,更是在去年,在二十三歲的年紀,拿下鄉(xiāng)試第六名,成為了舉人。
這也是“四秀”能成為中原年輕一代讀書人的領(lǐng)軍人物之一。
他們才華橫溢,又科考順暢。
相信用不了幾年,便能金榜題名,鴻臚傳唱,登入廟堂。
這也是為何李凡哪怕只有秀才功名,卻敢與蔡舉人頂撞,沒人訓(xùn)斥他的原因。
在士林中,一直有“欺老莫欺少”的傳統(tǒng)。
更何況,這李凡還是潛力極大,才華橫溢的“四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