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詩詩突然體會到了父親的良苦用心。
平時也許體會不到,可一到中秋、新春,這樣舉家團圓的日子。
父親的神色總是格外的沉重。
哪怕金銀堆滿山、權(quán)勢滔天,可身邊無兒孫承歡膝下,無愛妻相廝守,也是一種悲哀。
想到這里,蘇詩詩對公開擇婿一事,倒也不那么抵觸、反感了。
她見氣氛有些沉重,便轉(zhuǎn)移話題道:“爹爹,你知道誰給那個所謂的‘文曲星’造勢嗎?”
蘇方正一怔,這才想起這兩天汴州城另一樁熱鬧的事。
裕鎮(zhèn)的那個“文曲星”,自從被大宗師貶低評判后,名聲大跌。
可不知為何,這幾日突然有人為他造勢,大肆高價收購其書畫。
溢價甚至達到數(shù)十倍之多。
在那有心人的推波助瀾下,“文曲星”的名聲還真是暴漲了不少。
不少附庸風(fēng)雅之輩,倒買倒賣之徒,也開始收購其書畫來。
連他蘇家的漱芳齋,都高價收購了其四五幅書畫。
這些舉動,無疑進一步使其名聲大躁。
先不論其書畫水準(zhǔn)如何,只說這名聲,一時間風(fēng)頭無量。
當(dāng)然,真正的士人,是十分鄙夷這樣的造勢行為。
在他們看來,那位“文曲星”只是浪得虛名,沽名釣譽罷了。
同時,這樣造出的虛假名聲,也會使大宗師對他更加厭惡和不屑。
別說明年的鄉(xiāng)試了,就說臨近的院試這一關(guān),他都不一定過。
要知道這一關(guān),可是大宗師親自監(jiān)考的。
屆時大宗師哪怕什么都不說,其他考官也會知道該如何做。
在不少人看來,這個沽名釣譽的小子的前程,已經(jīng)注定毀了。
至少在林世海做本省提學(xué)的這三年,他是別想在科考上有任何見樹了。
當(dāng)然,在不少人對“文曲星”冷嘲熱諷的時候,也有不少人熱議是誰為其造勢?其用意又是什么?
要知道這樣造勢,花費的銀兩可是不菲的。
那人花費這么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搞出這么陣仗,到底是為什么呢?
這也是蘇詩詩心中的疑惑。
據(jù)漱芳齋的方管事說,那“文曲星”家勢寒微,也沒什么顯貴的親朋至交。
根本不可能自己為自己造勢。
至于這背后造勢之人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