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余尋,曾經(jīng)他也有這樣的自信。
他知道余尋不像表現(xiàn)出來的那樣淡定,他知道余尋看感人的電影讀感人的故事會替角色難過,他知道余尋喜歡看著教學樓下金黃的杏葉背書。。。。。。他認為沒人比他更清楚余尋有多好。
他曾經(jīng)覺得自己也很好,雖然他不走運,余尋對他可能有些誤會,但他相信,等余尋了解他后就會明白他也是個值得喜歡的人,他軟磨硬泡,余尋那么心軟,遲早也會喜歡上他的。
他幻想過很多,余尋感到窘迫時他可以替他解圍,余尋難過時他有把握能逗他開心,余尋有喜歡的東西他就努力想辦法捧給他,他們一起去畢業(yè)旅行,他們一起坐火車去遠方上大學,他們一起克服各種困難奔向以后。。。。。。
可那天之后,他沒自信了。
畢業(yè)典禮上他也曾見過余尋的父親,戴一副眼鏡,文質(zhì)彬彬的樣子,他別有用心地帶著防暑物資上前問候,叫了聲叔叔好,三言兩語間就能感受到對方身上的從容與謙和。
余尋跟他并肩走在一起,眼中流露著不易察覺的喜悅與自豪。
他原本也有一個平凡但令他驕傲的父親。
他想遍所有借口,再也找不回那種驕傲。
他遲到曠課,沉迷游戲,打架。。。。。。這些都可以解釋,可余尋要是因為他有那樣一個父親,而生出鄙夷,他百口莫辯。
其實丁彪說得沒錯,他當時就是軟弱怯懦了,害怕失敗,更害怕被討厭,所以不敢邁出那一步。
當時怯懦,過后再想恢復(fù)勇氣就愈發(fā)困難。
他已經(jīng)跟余尋隔了十萬八千里,高中有校規(guī)不讓早戀可大學沒有,余尋那么好肯定有同樣優(yōu)秀的人喜歡他追求他,萬一他已經(jīng)跟別人在一起,萬一他已經(jīng)忘記他。。。。。。怎么想都不可能了。
所以哪怕后來隨著周知詠淡出他的生活,他已經(jīng)想明白,雖然他當初對余尋做的事確實不對,但性質(zhì)跟周知詠完全不一樣,他還是無法釋懷。
越是明白,越是不甘心。
因為他一時想岔,一時軟弱,他連說出口的機會都沒有。
他被巨大的不甘和遺憾給淹沒了,可又無人可怪,只好自欺欺人,告訴自己是因為不配。
他一直無法跟自己和解,尤其是后來得知余尋竟然喜歡男人之后。
可現(xiàn)在有百分百的證據(jù)表明,余尋曾經(jīng)同樣喜歡他。
所有的不甘和遺憾都沒有了。
因為他曾經(jīng)不夠理智和勇敢,害得余尋也曾為他難過和遺憾,他還有什么好不甘心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