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僅寨子里熱鬧,就連那位送了胡麻他們回寨子的車把式都被請上了桌,這也是個實在人,面紅耳赤,連連說咱就是個趕車的,收了小東家的銀子送人回鄉(xiāng),上了席不合適。
但寨子里人高興,硬是送到了桌上,外來都是客,送娃娃回來就是大功。
辦喜事的人,都大方,叫花子過來,都能混碗肉吃。
而這種寨子里的席面,以前胡麻和周大同他們這些小孩可上不了桌,就周大同能跟著混幾塊肉吃,也是沾了族長的光。
可這次不一樣,他們幾個小的,連同李娃子,都被送到了桌上,由族長、二爺,并村里的幾位長輩陪著,甚至他們面前,酒碗也一下子就擺上了。
待到開始上菜,更能見著寨子里的重視。
雖然寨子里窮,但擺席面,雞、魚、肉是少不了的,缺了不能算個席。
但平時,寨子里條件有限,哪真舍得這么吃,這幾樣大菜,往往都是木雞木魚,上面澆點汁,就算是個意頭。
可今天老族長發(fā)了話,那是真的殺了雞,上了魚,而且盤子里一塊四四方方的肉,擺在了正中間,雖然個頭不大,卻是正經(jīng)的白太歲,硬菜呢!
論起來,這隆重比上次寨子里接待娘娘會的管事都不差了。
嗯,缺的只是李家寡婦,現(xiàn)在人李家寡婦,正在周大同他家的廚房里,幫忙煎魚呢……
不多時菜上了三道,老族長便帶頭領(lǐng)酒,開始吃席面。
村里人擠擠攘攘坐了五六桌,便是坐不上桌的,也遠遠地看著熱鬧。
老族長可是說不出來的高興,連連領(lǐng)著人喝酒,待到上了酒勁,便一一地拿出了胡麻等人帶回了寨子里來的東西,見著什么夸什么。
那城里帶回來的豬肉,看著就肥,那米,多白,一看就是有錢人家吃的。
那布……
誰也別動,我家大同帶回來孝順我的,我要留著做壽衣。
便是寨子里人一開始見胡麻他們?nèi)チ藳]多久,便急著回來,還說有人做了管事,不太相信的,看見這些好東西,也不由得信了。
早些年往外走,到城里去討生活的,也有過,但能養(yǎng)活自己,過年拿點糧食回來養(yǎng)著老娘媳婦就算不錯了。
誰能想到這幾個娃娃過次年,能帶回來這么多好東西?
再多吹噓的話,都不如這實實在在的好東西更有說服力,一樣一樣,哪個不是寨子里的人稀簾到不行的?
倒是看到了胡麻帶回來的東西時,見又是布又是糖,還有上好的煙絲和酒,都是又眼饞又是有些不解,胡家現(xiàn)在寨子里可是沒有人了啊,帶這么多東西給誰?
而胡麻見了,便只笑著道:“我?guī)Щ貋淼臇|西,自然是孝順二爺?shù)?,二爺把我們這些人教出來,那可是很不容易,難道不該孝敬?”
這句話一說,不僅二爺感動的都差點紅了眼眶,連族長都鄭重起來,端了酒碗過來:
“老二,你年年教咱寨子里的小孩拜太歲,還教出來幾個出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