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消息在太平年月或能引人艷羨,但在眼下饑荒蔓延、糧價(jià)飛漲的時(shí)節(jié),無異于向滾油鍋中投入了一滴水,瞬間引發(fā)了劇烈的反應(yīng)!
上至知府衙門內(nèi)的官吏差役,下至街頭巷尾的販夫走卒,乃至城外那些面黃肌瘦、日夜為了一口吃食而掙扎的流民百姓,無數(shù)道目光或明或暗地投向了城北那座荒廢的破廟。
貪婪、嫉妒、渴望、算計(jì)……種種情緒在暗流中洶涌澎湃。
兩萬斤精糧,足以讓許多人鋌而走險(xiǎn),甚至能讓某些勢力徹底瘋狂!
豪州知府唐文,此刻正坐在后堂書房內(nèi),聽著師爺?shù)姆A報(bào),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面。
他年約五旬,面容清瘦,眼神中帶著為官多年的精明與疲憊。
城外流民日益增多,府庫空虛,賑濟(jì)乏力,早已讓他焦頭爛額。
此刻聽聞城北竟藏著如此巨量的糧食,他的第一反應(yīng)并非欣喜,而是深深的警惕和一絲不易察覺的貪婪。
“消息屬實(shí)?”唐知府沉聲問道,眉頭緊鎖。
“回大人,多方渠道印證,應(yīng)當(dāng)屬實(shí)。據(jù)聞是近日一伙外來人帶入城中,藏匿于那荒廟之內(nèi)。只是……那伙人似乎并非善類,前幾日似乎還與凌宵觀的一心道長起了沖突,之后一心道長便不知所蹤……”師爺小心翼翼地回答,語氣中帶著幾分忌憚。
“一心道長?”唐知府自然聽過這位神秘高人的名頭,聞言心中更是驚疑不定。
連那等人物都牽扯其中且下落不明,這伙外來人的背景恐怕極不簡單。
他沉吟片刻,此事關(guān)乎重大,兩萬斤糧食若能納入官府掌控,無疑能解燃眉之急。
但若處理不當(dāng),恐生大亂。他必須謹(jǐn)慎行事,既要弄清對方底細(xì),也要試探其態(tài)度。
“也罷,”唐知府最終做出決定,“此事不宜聲張,亦不宜貿(mào)然派衙役前往,以免激化事端。讓主簿歐陽木去一趟,以核查戶籍、安撫流民的名義,探一探那伙人的虛實(shí),看看他們究竟意欲何為?!?/p>
“是,大人!”師爺領(lǐng)命,立刻退下去安排。
不久,一位穿著青色官袍、頭戴方巾、年約四十、面相看起來頗為儒雅溫和的中年文官,帶著兩名隨從,騎著毛驢,不緊不慢地出了府衙,朝著城北破廟的方向行去。
他便是豪州府主簿,歐陽木。
遵照周才事先的吩咐,廖九對于官府的來訪并未感到意外,反而成竹在胸。
當(dāng)主簿歐陽木帶著兩名隨從,坐著馬車來到破廟前,表明身份和來意(表面是核查流民安置,實(shí)為探查糧食虛實(shí))時(shí),廖九早已收拾停當(dāng)。
雖傷勢未痊愈,但服用了清靈丹后氣色已大為好轉(zhuǎn),更兼有了“華夏商會”這面大旗,言談舉止間竟也透出幾分以往沒有的沉穩(wěn)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