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一個月的時間過得很快,轉瞬間阿竹的胖兒子便要滿月了。
雖然胖兒子滿月了,但是現(xiàn)在沒人太關注這件事情,所有人的目光都緊張地關注著朝堂,朝臣們每天上朝都是夾著尾巴進宮,然后死死地盯著那些御史及端王,生怕下一個被點名的人是他們。因為江南鹽政一事錯宗復雜,不僅江南幾個老牌世家被查出各種罪行而抄家,京中的朝臣勛貴也有許多人遭殃。
這其中,便有孔家、羅家及一些大小世家勛貴。
當孔家被御史彈劾販賣私鹽、放高利貸逼死良民、買官賣官等等罪名時,所有人發(fā)現(xiàn)龍椅上的那位帝王看似平靜威嚴的面容下的滿意,瞬間便明白皇帝這次要拿孔家開刀,不管誰來說情,孔家這次也難逃一劫。很快地,他們的想法便被證實了,有和孔家交好的官員出列為孔家說情,反而被御史彈劾私德不修、不忠不孝時,再也沒有人敢吭聲。
孔家是京中的大族了,孔家仙逝的老太爺以前還做過帝師,得承平帝敬重幾分。而孔家的弟子也多在朝中為官,雖然近些年來已經不如以往,但因為其中孔家尚了位公主,皇帝對孔家依然寵愛有加,多有拂照。只是沒想到,安陽長公主會突然病逝,孔家相當于少了一層庇護。
眾人的腦子也轉得極快,從皇帝對孔家出手這件事情可以看出,定然是先前安陽長公主之死有什么內。幕,不然皇帝也不會在安陽長公主去逝后,直接將安陽長公主留下的女兒昭萱郡主接進宮里養(yǎng)病,且也聽人說,昭萱郡主病得極重,如今都過了兩年了,仍是纏綿病榻,說沒內情誰信?
接著,很快大伙就不再關心孔家的事情了,因為江南鹽政的黑幕暴發(fā)后,朝堂上諸位皇子的支持者紛紛發(fā)動起來,互相陷害傾軋得不亦樂乎,而端王也首當其沖地成為了眾人仇視的對象——因為這位力主要改革江南鹽政,肅清風氣,涉及人員眾多,導致很多官員落馬,世家傾覆。
妥妥的拉仇恨對象,使得原本的主張者——皇帝,反而成了穩(wěn)坐釣魚臺幕后的那位,操控著朝堂的走向。
鳳翔宮里,安貴妃難掩焦急之色,手中的帕子快要被她揉成了抹布。
「安母妃身子不舒服么?」十八公主體貼地問道。
安貴妃勉強笑了笑,說道:「是啊,病還沒好呢?!顾蓻]忘記自己現(xiàn)在還是「病了」,不出宮門的事情。只是過三天便是孫子的滿月之日,安貴妃此時哪里再坐得???
她的親孫子終于出生了,她不僅不能到處炫耀,還要因為朝堂上的事情躲著閉門不出,可真將她憋壞了。而隨后發(fā)生的事情,更是教她驚恐,若不是聽了皇后的勸,她都坐不住要去找皇帝求情了,為懷恩侯府求情。
只是皇后說,懷恩侯府這次的手確實伸得太長了,若是她求情反而不美,讓皇帝更不待見懷恩侯府,繼而會連累到端王,方才歇了那心思。對于女人來說,比起娘家,自己的兒子自然更重要,只有保住了兒子,娘家將來才有起復的可能。
皇后看了眼安貴妃,對十八公主道:「十八去玩罷,母親和你安母妃有些事情要說?!?/p>
十八公主眼睛轉了轉,笑嘻嘻地道:「好吧,十八去慈寧宮找表姐玩~~」
等宮女帶著蹦蹦跳跳的十八公主離開,安貴妃迫不及待地道:「皇后姐姐,過兩天就是端王世子的滿月日了,不知現(xiàn)在有個什么章程?而且現(xiàn)在朝堂上的事情亂糟糟的,端王府到底還辦不辦這滿月宴?」她第一個孫子自然是希望這滿月宴辦得轟轟烈烈的,但想到朝堂上的事情,安貴妃忍不住脖子發(fā)涼,打從心底有些害怕。
「自然要辦!這可是端王第一個孩子?!够屎箧?zhèn)定地道,撇了她一眼,又道:「皇上近來為著政事日理萬機,確實疏忽了,本宮會尋個機會提醒他?!?/p>
安貴妃聽罷,喜笑顏開,只要皇后出馬,肯定沒問題。
安貴妃放心地回到了她的鳳藻宮繼續(xù)裝病,卻未想到,晚上便聽說了皇帝在鳳翔宮生氣、斥責了皇后的事情,嚇得猛地坐床上跳起來。
「發(fā)生什么事情了?」安貴妃緊緊地掐住玉蕊的手,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手勁有多大。
玉蕊不敢喊疼,忍住疼痛道:「奴婢不知,聽鳳翔宮的伺候的人說,皇上離開鳳翔宮里臉色不太好,看模樣是生氣了?!?/p>
安貴妃頓時頭皮發(fā)麻,突然覺得自己近日來的直覺果然沒錯,果然要出事了。
皇宮里沒什么秘密,皇帝斥責皇后一事,不過一個晚上,便傳遍了皇宮,很快宮外也接到了消息。
不過宮里卻靜悄悄的,對于那些份位高的宮妃來說,她們并不覺得高興,反而有種兔死狐悲之感。皇后為人連作為女人的她們都挑不出毛病,反而讓她們打從心里敬重她。她在后位的幾十年來,皇帝敬重她,即便沒有誕下子嗣,皇帝也沒有想過要廢后??墒沁@會兒,無緣無故的,皇帝為何會突然拿皇后開刀?
近幾年來,皇上年紀越大,脾氣越發(fā)的古怪了,眾人聽說這件事情,第一反應并不是皇后做錯了什么事情,而是皇帝要做什么。再聯(lián)想到自己,不免有些驚惶。
鐘景宮里,賢妃坐在榻上,看著夜色中的宮燈,臉上布滿了憂色。
「娘娘,夜深了,您還是歇息吧?!箤m女過來小聲地說道。
賢妃轉了轉僵硬因為維持著一個坐姿而僵硬的脖子,突然說道:「你著人去通知一聲,明日齊王下朝后到本宮這兒來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