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太陽漸漸升到中天,那熾熱的陽光毫無保留地灑在大地上。此時,祭臺的周圍已然堆滿了來自各地的貢物,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接:兗州的絲綢,如云霧般輕柔細膩,閃爍著華貴的光澤;青州的海鹽,顆粒晶瑩剔透,仿佛凝聚著大海的精華;荊州的丹砂,色澤鮮艷奪目,散發(fā)著神秘的氣息……然而,放勛卻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他讓族人們把這些珍貴的貢物全部搬到山腳,一一分發(fā)給隨行的部落民眾。
“我要的并非這些身外之物,”放勛站在祭臺的中央,他的聲音堅定而有力,被風溫柔地送向遠方,傳進每一個人的耳中。“我希望你們回去之后,能夠把灌溉的渠挖得更深一些,讓水源能夠更充分地滋潤土地;把谷種挑選得更加飽滿,確保來年有個好收成。讓你們部落的老人都能吃飽穿暖,安享晚年;讓孩子們都能茁壯成長,充滿希望——這,才是獻給天地最好的祭品,才是我們對這片土地和人民應盡的責任?!?/p>
人群中,忽然傳來一陣輕輕的啜泣聲。眾人循聲望去,只見是一個從三苗來的婦人,她的懷里緊緊抱著一個面黃肌瘦的孩子。去年,無情的洪水沖毀了她家的茅屋,在他們陷入絕境之時,是放勛派來的船隊及時趕到,救了他們的性命,并且還送給她一把嶄新的鐮刀,幫助她重新開始生活?!按笫最I(lǐng),”婦人激動得哽咽著,淚水在眼眶中打轉(zhuǎn),她輕輕地把孩子舉過頭頂,“您看,他長肉了?!?/p>
方勛眼中滿是慈愛,他輕輕地摸了摸孩子的頭。那孩子仿佛感受到了放勛的溫暖與善意,咯咯地笑了起來,還伸出小手去抓放勛發(fā)間的柳芽,那純真無邪的笑容如同春日里最燦爛的陽光。陽光透過孩子的指縫,在放勛的手背上投下細碎的金斑,宛如撒了一把閃閃發(fā)光的星星,為這溫馨的畫面增添了一抹夢幻的色彩。
倉頡在一旁全神貫注地刻著龜甲,他驚訝地發(fā)現(xiàn),自己刻得最多的字,便是“明”。有時,這個字刻在記錄治水艱辛歷程的竹簡上,見證著放勛帶領(lǐng)眾人與洪水頑強抗爭的歲月;有時,它出現(xiàn)在分發(fā)糧種的賬簿里,記錄著放勛為部落發(fā)展所做出的努力與奉獻;有時,又刻在部落首領(lǐng)們歃血為盟的誓書上,象征著大家在放勛的引領(lǐng)下,追求光明、公正與團結(jié)的堅定信念。他漸漸地領(lǐng)悟到,這個字里所蘊含的日月,不僅僅是天上那給予萬物光明的光影,更是人們心中那追求公平、正義與善良的亮堂,是放勛高尚品德與偉大理想的生動體現(xiàn)。
篝火夜話,賢德傳承
黃昏時分,落日的余暉將天空染成了橙紅色,如同一幅絢麗的畫卷。山腳下,燃起了熊熊的篝火,跳躍的火苗照亮了每一個人的臉龐,也溫暖了每一個人的心。放勛坐在人群的中間,靜靜地聆聽著各族人唱著新編的歌謠。歌謠的歌詞質(zhì)樸而真摯,沒有華麗的稱頌之詞,只是簡單地唱著“渠水甜,麥飯香,日頭照得心里亮”。這看似平凡的詞句,卻真切地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贊美,以及對放勛的深深感激之情。
這時,一個瞎眼的老人摸索著,緩緩湊到方勛身邊。他的手中緊緊握著一個陶塤,那陶塤在歲月的摩挲下,顯得有些陳舊,但卻承載著老人滿滿的心意。老人將陶塤遞給放勛,聲音微微顫抖地說道:“俺雖然看不見日頭,可俺能聽見它照著麥子生長的聲音,就像您說話的調(diào)子,那么溫暖,那么讓人安心?!?/p>
方勛輕輕接過陶塤,他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隨后,他將陶塤置于唇邊,輕輕吹奏起來。嗚咽的樂聲如泣如訴,順著風悠悠地飄向遠方,與淮河那澎湃的濤聲、篝火燃燒的噼啪聲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仿佛構(gòu)成了一首大自然與人類和諧共生的美妙交響曲。在這動人的旋律中,放勛看見遠處的山坳里,有個少年正借著皎潔的月光,認真地整理著農(nóng)具。那正是白天在船頭眺望的孩子,此刻,陶罐里的稻種已被他小心地埋進了土里,如同埋下了一個美好的夢想,等待著生根發(fā)芽。
小主,這個章節(jié)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更精彩!夜深了,萬籟俱寂,唯有滿天的星斗閃爍著神秘的光芒,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倉頡見放勛還獨自靜靜地坐在祭臺邊,仰望著滿天星斗,似乎在沉思著什么?!按笫最I(lǐng)在想什么?”他輕聲問道,打破了這夜的寧靜。
“在想這日頭明天會照到哪里?!狈絼椎穆曇衾飵е唤z笑意,那笑意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與關(guān)懷?!奥犝f黑水那邊還有部落飽受饑餓之苦,明年該派船隊去看看,給他們送去幫助和希望?!闭f著,他俯身撿起一塊石頭,在地上認真地畫了一個大大的“明”字。月光灑在那字上,仿佛為它鍍上了一層銀輝,使其顯得更加莊重而神圣。“你說,后人會記得這個字嗎?”方勛抬起頭,目光中充滿了期待。
倉頡看著那被月光照亮的“明”字,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動,眼眶不禁微微發(fā)熱?!八麄儠浀玫摹>拖裼浀萌疹^每天都會升起,河水永遠會向東流淌一樣,好的念想,總會一代又一代地往下傳承。大首領(lǐng)您的賢德,如同這永不熄滅的日頭,將永遠照耀著這片土地和生活在這里的人們?!?/p>
歲月銘記,明德永恒
許多年過去了,放勛因其偉大的功績和高尚的品德,被人們尊稱為“堯”,寓意著“如日之光”,他的名字如同那永不隕落的太陽,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耀著璀璨的光芒。曾經(jīng)居住過的陶寺土窯,雖已隨著歲月的流逝而坍塌,成為了歷史的遺跡,但當年他親手種下的那棵槐樹,卻在歲月的洗禮中茁壯成長,如今已是枝繁葉茂,宛如一把巨大的綠傘,為人們遮風擋雨。
在這棵槐樹下,常常能看到這樣溫馨的場景:孩童們圍在老人身邊,仰著天真無邪的臉龐,津津有味地聽他們講述那個把日頭請進地里的首領(lǐng)的傳奇故事。有個孩子好奇地問:“爺爺,堯到底長什么樣?”
老人微笑著,緩緩抬起手,指著透過槐樹葉灑下的斑駁陽光,眼中滿是崇敬與懷念?!澳憧催@光,落在草上,草便煥發(fā)出勃勃生機,呈現(xiàn)出翠綠的顏色;落在花上,花便嬌艷欲滴,綻放出絢麗的紅色;落在咱臉上,咱便能感受到它的溫暖與關(guān)懷。堯啊,就像這光,你雖然抓不住他,但無論走到哪里,都能看見他留下的光明與希望,都能感受到他對這片土地和人民深深的愛。”
遠處的田埂上,一位農(nóng)人正悠然地趕著牛耕地。犁鏵翻起的泥土里,還能隱隱看見當年水渠的痕跡,那是放勛帶領(lǐng)人們治水興農(nóng)的歷史見證。陽光溫柔地漫過農(nóng)人的肩頭,灑在剛播下的種子上,也照亮了遠遠近近的村莊。這陽光,就如同幾千年前那個春分,照在涂山之巔的那輪朝陽,從未落下過,它象征著放勛的明德,永遠照耀著大地,滋養(yǎng)著萬物,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追求光明、正義與善良,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永恒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