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傳洪荒,文明永續(xù)
昆侖墟頂?shù)脑坪M蝗环序v起來,如萬馬奔騰般翻涌著,托舉著玄光宮直上九霄。東皇太一站在宮殿最高處,手中的混沌玉如意驟然綻放出貫通天地的光柱,那光芒純凈如琉璃,卻又蘊含著萬千氣象——既有金烏的熾烈,又有玉兔的清輝;既有草木的青翠,又有大地的厚重;既有流水的溫潤,又有火焰的躍動。
光柱直沖云霄的剎那,整個洪荒都感受到了那股浩瀚的道韻。東極的扶桑樹上,十日童子停止了嬉鬧,沐浴在光柱中,身上的火焰變得溫順;西荒的昆侖玉虛,終年不化的冰雪開始消融,露出下面泛著綠意的草芽;南溟的火山不再噴發(fā),巖漿在地下凝成規(guī)整的脈絡(luò);北溟的冰海裂開縫隙,游魚在透光的冰下舒展鰭尾。
“從今往后,陰陽五行之道,便是洪荒的根本大道?!睎|皇太一的聲音仿佛從宇宙初開時傳來,穿透了山川湖海,落入每個生靈的耳中,“我將陰陽五行之理,融入八卦爻變,著成《陰陽五行經(jīng)》,傳于萬族。爾等需好生修習(xí),悟透其中生克制化的玄機,用以指導(dǎo)耕織漁獵、修煉悟道、守護(hù)這片洪荒天地?!?/p>
話音未落,光柱中便飄飛出無數(shù)符文,如螢火蟲般散向洪荒各處。這些符文有的似“陰”“陽”二字交纏,有的似“木”“火”“土”“金”“水”五行流轉(zhuǎn),落在人族部落的巖壁上,便化作可辨識的圖文;落在妖族的洞府中,便融入他們的血脈記憶;落在巫族的圖騰柱上,便與祖巫的神力共鳴。
人族的薪火
伏羲氏站在卦臺山巔,手中的蓍草突然無風(fēng)自動,與空中的符文呼應(yīng)成陣。他伸手接住一片飄落的符文,那符文落在掌心,竟化作先天八卦的圖案,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個卦象與五行之氣交織,演化出無窮變化。
“原來如此……”伏羲氏喃喃自語,眼中閃過頓悟的光芒。他將《陰陽五行經(jīng)》與自己推演的八卦結(jié)合,以陰陽為軸,五行為輪,創(chuàng)立了先天八卦陣。陣成之日,卦臺山周圍的云霧自動散開,露出清晰的星軌,通過陣法的運轉(zhuǎn),竟能推演未來的旱澇豐歉、吉兇禍福。
他立刻教人族觀天象、辨四時:“看東方青龍七宿升起,木氣盛,當(dāng)播種;南方朱雀七宿高懸,火氣旺,當(dāng)耘田;西方白虎七宿顯現(xiàn),金氣足,當(dāng)收割;北方玄武七宿隱現(xiàn),水氣沉,當(dāng)休養(yǎng)生息。”人族依此行事,播種的谷物發(fā)芽率提高了數(shù)倍,收割的糧食也更飽滿。
建房時,伏羲氏教族人“負(fù)陰抱陽”——房屋背山面水,后山擋北風(fēng)(陰),前水納陽光(陽);梁柱用松木(木),地基鋪石塊(金),屋頂覆泥土(土),灶臺對南方(火),水井設(shè)北方(水),如此建造的房屋冬暖夏涼,抵得住風(fēng)雨。
治病時,他結(jié)合八卦與五行,教族人“望氣辨癥”:面色發(fā)青多為木氣失衡,可用屬金的礦石煮水;面色赤紅多為火氣過盛,可用屬水的草藥調(diào)理。人族中漸漸有了懂得醫(yī)理的巫祝,不再因小病而喪命。
神農(nóng)氏則在藥谷中得到了《陰陽五行經(jīng)》的啟示。他發(fā)現(xiàn)草木也分陰陽五行:向陽而生的草藥多屬陽,背陰而長的多屬陰;根莖入土的多屬土,枝葉沖天的多屬木,燃燒放熱的多屬火,質(zhì)地堅硬的多屬金,汁液飽滿的多屬水。
他依此將草木分為五谷與藥材:稻喜水(水),麥耐陽(火),黍宜土(土),菽固根(木),稷抗旱(金),每種作物都種在對應(yīng)的土地上,產(chǎn)量比以往翻了幾番。有一次,北村鬧了瘟疫,患者高熱不退(火氣過盛),神農(nóng)氏尋來性寒的板藍(lán)根(水),又加入少量生姜(火)調(diào)和,既壓制了火氣,又不傷脾胃(土),救了全村人的性命。
“藥有五行,病有陰陽,”神農(nóng)氏在《百草經(jīng)》中寫道,“用金克木(如用穿山甲治癰腫),用水克火(如用黃連治熱?。?,用木克土(如用麥芽消積食),用土克水(如用白術(shù)治水腫),用火克金(如用肉桂治寒咳),需辨癥施藥,不可盲從?!比俗宓钠骄鶋勖蜻@五行醫(yī)理而延長了數(shù)十年。
天地的秩序
帝俊與羲和在湯谷接到《陰陽五行經(jīng)》時,十日正因爭著巡天而鬧得不可開交。那些流轉(zhuǎn)的符文突然化作日晷,清晰地標(biāo)注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個節(jié)點,每個節(jié)點對應(yīng)的日照時長、陰陽比例都一目了然。
“原來我們巡天,不是憑性子來的?!钡劭】粗贞猩系目潭龋腥淮笪?。他與羲和依照經(jīng)文調(diào)整日月軌跡:春分時節(jié),晝夜均分(陰陽平衡),金烏巡天六時,玉兔守夜六時;夏至?xí)r節(jié),陽氣最盛(火行旺),金烏巡天九時,玉兔守夜三時;秋分時節(jié),再歸晝夜均分;冬至?xí)r節(jié),陰氣最盛(水行旺),金烏巡天三時,玉兔守夜九時。
他們還定下“年”的概念:以三百六十五日為一周期,分作十二個月,每月對應(yīng)不同的星象與五行——正月屬木,二月屬木,三月屬土,四月屬火,五月屬火,六月屬土,七月屬金,八月屬金,九月屬土,十月屬水,十一月屬水,十二月屬土。如此七月,四時分明,萬族都能依時播種、遷徙、休眠。
這章沒有結(jié)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有一次,西方的金氣過盛,導(dǎo)致秋收提前了半月,許多作物尚未成熟。帝俊立刻讓金烏多在西方停留片刻,以火氣調(diào)和金氣,竟硬生生將收獲期延后了十日,保住了西荒部落的收成。羲和則在北方水氣過盛時,讓玉兔減少巡夜時間,引陽氣入地,防止河流過早冰封。
后土祖巫接到經(jīng)文時,正跪在不周山的斷壁前落淚。那些斷裂的天柱如垂死的巨人,大地東南塌陷的裂縫中不斷涌出洪水。她看著經(jīng)文中“土為中央,承載四方”的字句,突然握緊了拳頭。
她召集巫族所有能工巧匠,采集東方的青木、南方的赤火、中央的黃土、西方的白金、北方的黑水,以自身精血為引,煉制五色石。整整九年,她不眠不休,指尖的皮肉磨成了白骨,終于煉出三萬六千塊五色石。
補天那日,后土祖巫以祖巫神力托起五色石,按“五行相生”之理排列:木石在下(木生火),火石在中(火生土),土石在外(土生金),金石加固(金生水),水石封頂(水生木)。當(dāng)最后一塊石落下,斷裂的天柱竟重新煥發(fā)生機,傾斜的天穹緩緩歸位,天地間的土氣瞬間充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