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機渾象球”那場堪稱“亂拳打死老師傅”的勝利,并未在霍天淵心中點燃多少喜悅的火花,反而像一瓢冷水,澆醒了他對“全能”的虛妄幻想。那鐵疙瘩的“成功”,建立在徹底違背他初衷的混亂之上,這讓他感到一種深刻的挫敗與不甘。他渴望的,是真正蘊含大道至理、圓融無暇、威能浩瀚的“器”,而非這種歪打正著的“怪胎”。
恰在此時,一個足以讓所有煉器堂弟子心潮澎湃的消息傳來:為激勵后進,宗門特許部分精英弟子,觀摩珍藏于“蘊寶殿”偏殿的一批宗門至寶仿品。霍天淵憑借近期(盡管方式奇葩)屢有“作品”問世的表現(xiàn),也幸運地獲得了一個名額。
踏入蘊寶殿偏殿的那一刻,霍天淵只覺得周身靈力都為之一滯,隨即又被無數(shù)股或鋒銳、或厚重、或縹緲的強大氣機所牽引。殿內光線柔和,并非來自外界,而是源自那些懸浮于一座座白玉臺基上的法寶本身。
它們形態(tài)各異,寶光內蘊,靜靜地懸浮著,卻仿佛擁有生命,呼吸間與天地靈氣交匯共鳴。一柄湛青色的古劍,劍身隱有龍紋游動,低沉的劍鳴似乎在訴說著曾經(jīng)的飲血歲月;一面青銅古鏡,鏡面如水波不興,卻仿佛能攝人心魄,映照出觀者內心深處的一絲漣漪;一尊三足小鼎,鼎身刻有山川鳥獸,散發(fā)出渾厚磅礴的氣息,似能鎮(zhèn)壓一方氣運……
霍天淵的目光,如同被無形的絲線牽引,最終牢牢定格在一座約三尺高的九層小塔上。玉臺旁的銘牌以古篆寫著:“七寶琉璃塔(仿)”。
即便是仿品,其風采亦令人心折。塔身并非凡間琉璃,而是以一種名為“空靈琉璃玉”的罕見靈材整體雕琢而成,晶瑩剔透,毫無雜質。塔內自生七彩霞光,那光芒并非靜止,而是如同活物般緩緩流轉,循著某種玄奧的軌跡,在塔身內部勾勒出層層疊疊、復雜無比的防御符文。光芒流轉間,一股寧靜、穩(wěn)固、萬法不侵的道韻自然彌漫開來,仿佛置身其側,連心神都變得沉靜安詳。
霍天淵癡癡地望著,幾乎忘記了呼吸。他試圖用自己所學去解析那符文的構成,去理解那能量流轉的奧妙,卻發(fā)現(xiàn)如同管中窺豹,只見一斑,其深奧程度遠超他目前的境界。但這并不妨礙他感受到那種“美”——一種結構與能量、形態(tài)與道韻完美結合的極致之美。
“這才是真正的法寶……與之相比,我那‘千機渾象球’簡直是頑童捏造的泥巴玩具……”一股混合著敬畏、向往與極度渴望的熱流,在他胸中翻騰、沖撞。一個無比強烈的念頭如同種子落地,瞬間生根發(fā)芽——他要仿制它!哪怕只能得其萬分之一的神韻,哪怕只是形似,他也一定要親手觸摸這份屬于高階煉器的輝煌!
觀摩時間有限,霍天淵幾乎是貪婪地將“七寶琉璃塔”的每一個細節(jié)烙印在腦海:塔身的黃金比例,每一層飛檐那恰到好處的上揚弧度,琉璃瓦片那細膩的質感,尤其是塔內那七彩霞光流轉的節(jié)奏與軌跡……他看得如此投入,以至于離開蘊寶殿時,腳步都有些虛浮,心神仍沉浸在那片琉璃光華之中。
回到自己的煉器室,霍天淵立刻陷入了瘋魔般的狀態(tài)。他鋪開厚厚的宣紙,憑借驚人的記憶力和想象力,開始繪制“七寶琉璃塔”的結構圖、分解圖、能量回路推測圖……一張張草圖堆滿了案頭,上面布滿了密密麻麻的標注和推演公式。
“空靈琉璃玉,性至純,通透無瑕,靈力傳導性極佳,尤擅蘊養(yǎng)、流轉復合型防御符文,自帶清凈、寧神道韻……”他翻閱著能找到的關于此種靈材的只言片語的記載,越是了解,心卻越是下沉。這種靈材,莫說他,就是宗門內的許多長老,一生也未必能得見真容。
巨大的失落如同陰云籠罩了他。難道理想注定要因現(xiàn)實的貧瘠而折翼?
“不!煉器之道,豈能唯材料論!”霍天淵骨子里的執(zhí)拗與那份不愿認輸?shù)目駳庠俅握紦?jù)了上風?!肮湃嗽啤酁樯衿妗?,真正的煉器大師,當能點石成金,以凡鐵鑄就神兵!沒有空靈琉璃玉,我便尋替代品,模擬其形、其光、其效!”
他一頭扎進了煉器堂那堆積如山的邊角料倉庫,又在宗門坊市最廉價的區(qū)域反復逡巡。數(shù)日后,他帶著篩選出的材料回到了煉器室。
主體材料,他選擇了一種最普通、也最易得的“百煉精鐵”。此鐵強度尚可,易于塑形,且價格低廉,是他目前唯一能大量獲取的。至于模擬“空靈琉璃玉”通透質感與七彩霞光的部分,他經(jīng)過反復對比權衡,最終將目標鎖定在了一種……凡俗匠人制作的“七彩琉璃”上。
這種琉璃色彩鮮艷奪目,但色澤駁雜不均,內部常有氣泡和雜質,靈力傳導性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在修仙界毫無用處,通常只被用來制作一些華而不實的裝飾品,價格極其便宜。霍天淵幾乎是按斤買了回來。
“通透?有了!七彩之光?也有了!”霍天淵對著那堆劣質琉璃,努力說服自己,“能量傳導差?我可以設計‘通靈強化陣’輔助!結構強度不足?我有精鐵為骨!色彩流轉不自然?那正是七彩變幻的妙處!”
他開始了艱難的煉制過程。
首先是以百煉精鐵鍛造塔身骨架。他力求形似,嚴格按照記憶中的比例,一層層地鍛造、拼接、打磨。飛檐、斗拱、塔剎……鐵錘敲擊聲中,一座九層鐵塔的骨架逐漸成型,結構倒是頗為精準,帶著一股冷硬的金屬質感。
接下來是最關鍵的步驟——將七彩琉璃與鐵骨結合。他嘗試了熔接、鑲嵌、包裹等多種方法。然而,琉璃性脆,熱膨脹系數(shù)與精鐵差異巨大,火力掌控稍有不均,“噗”的一聲輕響,一片精心切割的琉璃便炸裂成齏粉,或是軟化變形,如同融化的糖稀,丑陋不堪。
失敗了數(shù)十次,耗費了將近一半的琉璃材料后,霍天淵才勉強找到了一種方法:先將鐵骨特定區(qū)域加熱到微紅,然后以自身靈力為媒介,小心翼翼地將預先軟化處理的琉璃片“粘附”上去,再以微火徐徐煨烤,使其初步固定。整個過程需要極高的專注力和靈力微操,饒是霍天淵神識不弱,也累得滿頭大汗,精神疲憊。
成品的外觀……慘不忍睹。鐵骨與琉璃的結合處粗糙不平,琉璃片之間縫隙明顯,用靈膠填補后更是顯得斑駁。而且由于琉璃色彩本身就不均勻,深一塊淺一塊,覆蓋在鐵塔骨架上,使得整個塔身看起來像打翻了顏料鋪子,艷俗不堪,與“七寶琉璃塔”那清雅靈動的形象判若云泥。
霍天淵嘴角抽搐,強忍著將其砸碎的沖動,安慰自己:“外形不過皮囊,核心在于符文與能量流轉!”
他沉下心來,開始在最核心的鐵骨內壁以及琉璃片的內側,刻繪他推演出的簡化版防御符文,以及他自創(chuàng)的、旨在增強琉璃靈力傳導的“通靈陣”。這又是一項極其精細且耗神的工作。鐵質堅硬,刻繪需灌注靈力;琉璃光滑易碎,下刀需輕若鴻毛。他伏在案前,手持特制的刻靈針,一筆一劃,全神貫注,仿佛在雕琢一件絕世珍品。塔身內部,逐漸被無數(shù)細密如蛛網(wǎng)、復雜如星圖的能量線路所填滿。
當最后一筆符文刻繪完成,霍天淵幾乎虛脫。他看著眼前這座色彩俗艷、工藝粗糙的“鐵包琉璃”塔,深吸一口氣,將其命名為“小七彩塔”,既是自嘲,也隱含著一絲渺茫的希望。
最后的時刻到了——注靈激活!
霍天淵調整呼吸,將狀態(tài)恢復到最佳,然后雙手虛按在塔身之上,體內精純的靈力如同溪流,緩緩注入“小七彩塔”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