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辭搖搖頭,語氣謙遜:“陛下過獎了。這并非臣妾一人之功,而是陛下英明決策、百官盡心輔佐、百姓積極配合的結(jié)果。往后,臣妾還需與陛下一同努力,讓大渝的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p>
巡游結(jié)束后,兩人返回皇宮。剛進入宮門,便看到內(nèi)侍監(jiān)總管匆匆走來,神色略顯慌張:“陛下,皇后娘娘,太后娘娘在慈寧宮等候,說是有要事商議?!?/p>
沈清辭心中一凜——自蕭玦登基以來,太后便一直居住在慈寧宮,很少過問朝政,今日突然召見,不知有何用意。她與蕭玦對視一眼,從彼此眼中看到了一絲警惕。
“知道了,朕與皇后這就過去?!笔挮i語氣平靜,卻難掩眼底的一絲凝重。
慈寧宮內(nèi),氣氛肅穆。太后端坐在主位上,身著明黃色宮裝,臉上沒有絲毫笑容??吹绞挮i與沈清辭進來,她只是淡淡點頭,并未起身相迎。
“兒臣參見母后?!笔挮i躬身行禮,沈清辭也跟著屈膝行禮:“臣妾參見太后娘娘?!?/p>
“免禮?!碧笳Z氣冷淡,目光落在沈清辭身上,帶著幾分審視,“皇后,哀家聽說,近日你頻繁參與朝政,甚至還設(shè)立了什么‘鳳儀臺’,協(xié)助陛下處理國家大事?”
沈清辭心中一緊,知道太后是在針對自己。她定了定神,語氣恭敬:“回太后娘娘,設(shè)立鳳儀臺是陛下的旨意,臣妾只是按照陛下的安排,協(xié)助處理一些朝政事務(wù),并無越權(quán)之舉?!?/p>
“并無越權(quán)之舉?”太后冷哼一聲,語氣嚴厲,“皇后,你可知‘后宮不得干政’是祖制?你身為皇后,理應(yīng)安分守己,打理后宮事務(wù),而非頻繁插手朝政,擾亂朝綱!哀家看,這鳳儀臺還是盡早撤銷為好,免得讓百官非議,讓百姓笑話!”
沈清辭沒想到太后會如此直接地反對自己輔政,心中有些委屈,卻并未示弱:“太后娘娘,祖制雖規(guī)定后宮不得干政,但如今是特殊時期。前朝因蕭景淵謀逆,朝綱混亂,百姓困苦,臣妾輔佐陛下推行新政,嚴懲奸佞,也是為了早日讓大渝恢復(fù)太平,讓百姓過上安居樂業(yè)的生活。如今新政初見成效,百官臣服,民心所向,這便是最好的證明?!?/p>
“你還敢狡辯!”太后臉色一沉,拍了拍桌子,“哀家不管什么新政不新政,總之,后宮就是不能干政!蕭玦,你是皇帝,難道忘了祖制嗎?還不趕緊下令撤銷鳳儀臺,讓皇后安分守己!”
蕭玦上前一步,擋在沈清辭身前,語氣堅定:“母后,清辭輔佐朕治理朝政,并無不妥。如今大渝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yè),這都是清辭的功勞。祖制雖重要,但也需順應(yīng)時勢而變。兒臣不會撤銷鳳儀臺,也不會讓清辭停止輔政?!?/p>
太后沒想到蕭玦會如此維護沈清辭,氣得渾身發(fā)抖:“好!好!你們夫妻同心,根本不把哀家放在眼里!哀家倒要看看,你們這樣違背祖制,能有什么好下場!”
說完,太后便起身拂袖而去,留下蕭玦與沈清辭站在原地。沈清辭看著太后離去的背影,心中滿是擔(dān)憂:“陛下,太后今日如此反對,恐怕日后還會從中作梗,影響朝政?!?/p>
蕭玦握住她的手,眼中滿是堅定:“別擔(dān)心,有朕在,不會讓任何人傷害你,也不會讓任何人阻礙新政的推行。太后那邊,朕會親自去溝通,你無需為此煩心?!?/p>
沈清辭點點頭,心中卻明白——太后的反對,只是后宮風(fēng)波的開始。自她輔政以來,后宮中便有不少嬪妃對她心懷不滿,如今有太后撐腰,她們恐怕會更加肆無忌憚地制造事端。但她并不畏懼,前世的苦難早已磨礪出她堅韌的意志,今生她有蕭玦的支持,有暖玉的守護,更有百官的臣服與百姓的擁護,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她都有信心克服。
回到坤寧宮后,晚翠連忙上前,遞上一杯涼茶:“娘娘,您沒事吧?方才在慈寧宮,太后的語氣那么嚴厲,真是讓人擔(dān)心。”
沈清辭接過涼茶,喝了一口,心中的煩躁漸漸消散:“我沒事。太后反對我輔政,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往后,我們在后宮行事需更加謹慎,避免給人留下把柄?!?/p>
“娘娘放心,奴婢會多加留意的。”晚翠連忙應(yīng)道。
沈清辭坐在窗邊,看著窗外的晚霞,心中滿是感慨。她知道,百官臣服、民心所向只是暫時的平靜,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挑戰(zhàn)等著她——太后的反對、后宮的風(fēng)波、潛在的敵國威脅……但她不再是孤軍奮戰(zhàn),她有蕭玦的支持,有一群忠心耿耿的大臣,更有天下百姓的擁護。她相信,只要她與蕭玦同心協(xié)力,攜手并肩,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大渝的盛世也一定會長久延續(xù)下去。
次日早朝,蕭玦在朝堂上公開表示,會繼續(xù)支持沈清辭輔政,鳳儀臺不會撤銷。百官紛紛表示支持,無人提出反對意見。太后得知后,雖心中不滿,卻也無可奈何,只能暫時收斂鋒芒,等待時機。沈清辭站在蕭玦身邊,看著階下臣服的百官,心中滿是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