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元年六月,驕陽似火,卻擋不住京城百姓的熱情。太和殿前的廣場上,擠滿了前來觀禮的民眾,他們手持各色絹花,臉上帶著笑意,不時踮起腳尖望向殿門方向——今日是恩科放榜的日子,也是新帝推行新政滿三月的慶典,蕭玦與沈清辭將親自為新科進士賜宴,與民同樂。
沈清辭身著正紅色鳳袍,頭戴點翠鳳冠,站在蕭玦身側(cè)。鳳袍上的鳳凰紋繡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冠上的東珠折射出細碎光芒,卻不及她眼底的從容與堅定。她指尖輕觸頸間暖玉,玉佩傳來的溫潤觸感讓她想起三個月前,自己初登朝堂時的忐忑,如今看著階下臣服的百官與廣場上歡呼的百姓,心中滿是感慨。
“陛下,皇后娘娘,吉時已到,可宣新科進士入殿!”禮部尚書高聲奏報,聲音透過擴音銅器傳遍廣場。
蕭玦抬手示意,內(nèi)侍尖細的嗓音響起:“宣新科狀元、榜眼、探花入殿——”
三位身著嶄新官服的進士快步走入殿內(nèi),跪倒在丹陛之下,聲音洪亮:“臣等叩見陛下,叩見皇后娘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皇后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沈清辭目光落在狀元郎身上——此人名為蘇明遠,出身寒門,前世因得罪蕭景淵的親信,雖有才華卻始終不得重用,最終郁郁而終。今生在沈清辭的暗中相助下,他不僅順利通過恩科,還憑借一篇《民生策》贏得了蕭玦的賞識,拔得頭籌。
“平身?!笔挮i聲音溫和,“爾等皆是大渝棟梁,往后當以民生為重,清正廉潔,切勿辜負朕與百姓的期望?!?/p>
“臣等遵旨!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三位進士齊聲應(yīng)道,眼中滿是感激與堅定。
賜宴儀式開始后,百官與新科進士紛紛舉杯,向蕭玦與沈清辭敬酒。戶部尚書李大人舉杯走到丹陛之下,語氣誠懇:“陛下,皇后娘娘,自新政推行以來,國庫充盈,百姓安居樂業(yè),此乃陛下英明、皇后賢德之功!臣敬陛下與皇后一杯,祝我大渝國泰民安,盛世長存!”
“臣等敬陛下、皇后娘娘!”百官紛紛起身,舉杯致敬,聲音整齊洪亮,震徹殿宇。
沈清辭端起酒杯,目光掃過階下百官——曾對“后宮干政”心存顧慮的老臣們,此刻眼中滿是敬佩;寒門出身的官員們,臉上帶著對未來的憧憬;就連曾經(jīng)依附蕭景淵的官員,也早已洗心革面,全心輔佐新帝。她微微一笑,與蕭玦對視一眼,兩人默契地舉杯飲下杯中酒。
宴席過半,殿外忽然傳來一陣歡呼聲。沈清辭撩開殿簾,看到廣場上的百姓正圍著幾位內(nèi)侍,領(lǐng)取朝廷發(fā)放的米糧與絹布。原來,為慶祝新政見效,蕭玦特意下令,今日向京城百姓每戶賞賜米二石、布一匹,由內(nèi)侍與禁軍親自發(fā)放,確保無人克扣。
“娘娘您看,百姓們多開心啊!”晚翠湊到沈清辭身邊,指著廣場上一位抱著米袋的老婦人,“方才那位老婦人還說,自陛下與娘娘執(zhí)政以來,家里的日子越來越好了,再也不用為吃穿發(fā)愁了?!?/p>
沈清辭點點頭,眼中滿是暖意。她想起前世,此時的京城正因蕭景淵的苛政而民不聊生,百姓們流離失所,餓殍遍野。如今這般國泰民安的景象,是她重生后拼盡全力換來的,也是她與蕭玦同心協(xié)力的結(jié)果。
“清辭,在想什么?”蕭玦走到她身邊,順著她的目光望向廣場,“是不是在想前世的事?”
沈清辭轉(zhuǎn)頭看向蕭玦,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陛下怎會知道?”
蕭玦握住她的手,指尖傳來溫熱的力量:“我雖不知你前世的具體經(jīng)歷,卻能感受到你的不易。不過現(xiàn)在好了,有我在,再也不會讓你受委屈,也不會讓百姓再遭苦難?!?/p>
沈清辭靠在蕭玦肩上,心中滿是踏實。她知道,蕭玦不僅是她的夫君,更是她最堅實的后盾,有他在,她可以放心地施展自己的才能,輔佐他治理好這大渝江山。
宴席結(jié)束后,蕭玦與沈清辭乘坐龍輦,在禁軍的護送下巡游京城。街道兩旁擠滿了百姓,他們揮舞著手中的絹花,高呼“陛下萬歲”“皇后千歲”,聲音此起彼伏,響徹云霄。沈清辭撩開車簾,看著百姓們臉上的笑容,心中滿是欣慰——這便是她重生的意義,不僅要守護家族,更要守護這天下萬民。
巡游至城西時,沈清辭看到一群孩童正在街邊放風箏,風箏上畫著她與蕭玦的畫像,旁邊還寫著“帝后同心,國泰民安”八個大字。她忍不住笑了起來,對蕭玦說:“陛下你看,連孩子們都知道我們同心協(xié)力治理天下呢?!?/p>
蕭玦順著她的目光望去,眼中滿是溫柔:“這都是你的功勞。若不是你輔佐朕,推行新政,嚴懲奸佞,哪有如今的太平景象?清辭,你是朕的賢內(nèi)助,更是大渝的福星。”
沈清辭搖搖頭,語氣謙遜:“陛下過獎了。這并非臣妾一人之功,而是陛下英明決策、百官盡心輔佐、百姓積極配合的結(jié)果。往后,臣妾還需與陛下一同努力,讓大渝的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