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三十七年,春和景明。太和殿前的白玉欄桿被晨光鍍上一層暖金,階下文武百官身著朝服,烏紗帽翅在微風(fēng)中輕輕顫動,連呼吸都似帶著莊重。沈清辭立在殿門東側(cè),正紅色皇后朝服上的鳳凰紋繡在陽光下栩栩如生,鳳冠上的東珠折射出細碎光芒,卻不及她眼底半分澄澈堅定。她指尖輕觸頸間暖玉,那玉佩似感知到這一日的不凡,正散發(fā)著溫潤暖意,熨帖著她因激動而微顫的心。
不多時,鐘聲自鐘樓響起,渾厚綿長,穿透紫禁城的晨霧,傳遍京城街巷。禁軍手持鎏金斧鉞,邁著整齊步伐從午門而入,甲胄碰撞聲鏗鏘有力,為這登基大典添了幾分威嚴(yán)。蕭玦身著十二章紋龍袍,由內(nèi)侍攙扶著踏上丹陛,玄色錦緞上的五爪金龍似要掙脫織物束縛,眉眼間是褪去閑散后的帝王威儀,卻在目光掃過沈清辭時,悄然柔和了半分。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百官齊齊跪地,朝服下擺鋪展開來,如一片深色海洋。山呼萬歲聲震徹云霄,連檐角的銅鈴都似被這聲勢驚動,輕輕搖晃起來。蕭玦走到龍椅前,轉(zhuǎn)身面對百官,抬手示意眾人平身,聲音透過殿外的擴音銅器,清晰傳入每個人耳中:“先帝在位時,宵小當(dāng)?shù)?,民不聊生。朕承先帝遺志,幸得皇后與諸位卿家相助,平定叛亂,掃清奸佞,今日方能登此大位。”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階下百官,從須發(fā)皆白的老臣到意氣風(fēng)發(fā)的新貴,語氣愈發(fā)鄭重:“自今日起,改元‘景和’,取‘國泰民安,天下和樂’之意。朕在此立誓:必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嚴(yán)懲貪腐,澄清吏治;強兵固防,守護疆土。若違此誓,天地共誅!”
話音未落,殿外忽然傳來一陣細碎腳步聲,內(nèi)侍監(jiān)總管手捧明黃圣旨,快步走到丹陛中央,展開圣旨,以清亮嗓音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茲逢新帝登極,天地同慶,特大赦天下!凡天啟三十七年正月初一前,除謀逆、弒親、貪污銀錢超千兩者外,其余罪犯皆減罪一等;流放者可歸家團聚,監(jiān)禁者視罪情輕重釋放;民間拖欠官府賦稅,凡不足五兩白銀者,盡數(shù)豁免。另,賜天下百姓,每戶米二石、布一匹,由各州府官吏親自督辦,不得克扣!欽此——”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百官再次跪地謝恩,這一次,聲音里多了幾分真切的激動。不少老臣想起先帝在位時的苛政,再對比今日的大赦令,眼眶竟微微泛紅。沈清辭立在一旁,看著這莊重而熱烈的場景,心中泛起一陣暖意——前世她被困冷宮時,曾聽聞民間因賦稅過重,無數(shù)百姓流離失所,如今蕭玦登基第一道圣旨便是大赦天下、體恤萬民,這份心意,定能讓大渝早日恢復(fù)生機。
宣讀完畢,蕭玦走下丹陛,親自扶起為首的幾位老臣,目光落在戶部尚書身上:“李卿,賑災(zāi)糧款與賞賜百姓的米布,需在一月內(nèi)發(fā)放到位。朕已命禁軍協(xié)助各州府督辦,若發(fā)現(xiàn)有官吏克扣截留,無論官職高低,一律嚴(yán)懲不貸?!?/p>
新任戶部尚書李大人連忙躬身應(yīng)道:“臣遵旨!臣定當(dāng)親自核查賬目,確保每一粒米、每一匹布都能送到百姓手中!”
此時,殿外忽然傳來一陣孩童的笑聲,循聲望去,只見幾位禁軍牽著一群穿著新衣的孩子,從午門走來。這些孩子皆是孤兒,昨日被接入宮中,今日特意來參加登基大典。蕭玦看到孩子們,臉上露出溫和笑容,招手讓他們走到身邊,彎腰摸了摸一個小男孩的頭:“以后,你們便是朕的孩子,有朕在,定不會讓你們再受委屈。”
小男孩怯生生地抬起頭,看著蕭玦,小聲說:“謝……謝謝陛下?!逼渌⒆右哺R聲道謝,稚嫩的聲音在太和殿前回蕩,讓這莊嚴(yán)的大典多了幾分溫情。沈清辭看著這一幕,心中滿是感動——蕭玦看似冷硬,實則心懷天下,連孤兒都能放在心上,這樣的君主,定能帶領(lǐng)大渝走向盛世。
大典繼續(xù)進行,接下來是百官上表祝賀,獻上賀禮。禮部尚書呈上一部《景和新政》,詳細闡述了新朝在吏治、民生、軍事等方面的改革計劃;兵部尚書獻上一幅《大渝邊防圖》,標(biāo)注了邊境的防御部署;連素來沉默的工部尚書,都帶來了新研制的水車圖紙,說可用于農(nóng)田灌溉,緩解旱災(zāi)。蕭玦一一接過,認(rèn)真翻看,不時與百官討論,殿內(nèi)氣氛熱烈而和諧。
沈清辭站在一旁,雖未言語,卻將一切看在眼里。她注意到,有幾位曾依附蕭景淵的官員,此刻神色忐忑,似在擔(dān)心被清算。她悄悄走到蕭玦身邊,輕聲說:“陛下,新政需循序漸進,對于那些曾依附蕭景淵,但無重大罪行的官員,不妨給他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蕭玦看向沈清辭,眼中閃過一絲贊許,隨即對百官說道:“朕知道,朝中有些卿家曾迫于形勢,與蕭景淵有過往來。但朕念在你們并非主動作惡,且如今真心為大渝效力,便不再追究過往。但若有人不知悔改,仍與奸佞勾結(jié),朕定不輕饒!”
這番話似一顆定心丸,讓那些忐忑的官員瞬間松了口氣,紛紛跪地謝恩:“臣等定當(dāng)忠心耿耿,為陛下效力,為大渝盡忠!”
大典接近尾聲時,天邊忽然飄來幾朵祥云,陽光透過云層,在太和殿前灑下一片金光。內(nèi)侍監(jiān)總管高聲宣布:“吉時已到,請陛下與皇后一同前往天壇祭天,昭告天下!”
蕭玦牽起沈清辭的手,兩人并肩踏上祭天的儀仗。龍輦緩緩而行,沿途禁軍分列兩側(cè),百姓們擠在街道兩旁,揮舞著手中的布條,高呼“萬歲”。沈清辭撩開車簾,看著窗外歡呼的百姓——他們臉上帶著久違的笑容,眼中滿是對未來的期盼。她想起前世京城百姓在戰(zhàn)亂中流離失所的慘狀,再看看如今的景象,心中暗暗發(fā)誓:這一世,她定要與蕭玦一同,守護好這來之不易的太平,讓大渝的百姓永遠過上安穩(wěn)日子。
天壇之上,祭天儀式莊嚴(yán)肅穆。蕭玦手持玉圭,面對蒼天,高聲宣讀祭文:“臣蕭玦,承天應(yīng)命,登極稱帝。愿上蒼庇佑大渝,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愿百姓安居樂業(yè),老有所養(yǎng),幼有所教;愿君臣同心,共筑盛世,永保江山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