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來,寒梅謝盡,柳色新裁。大齊王朝的巡游之路已近尾聲,帝后一行的龍輦沿著官道緩緩北上,即將返回京城。此時的江南早已褪去料峭春寒,漫山遍野的桃花如云似霞,梨花潔白如雪,與田間翻涌的碧波秧苗相映,織就成一幅生機盎然的錦繡長卷。官道兩旁,早已擠滿了前來送行的百姓,他們從四面八方趕來,帶著自家最珍貴的物產(chǎn),捧著親手制作的錦旗,只為送帝后一程,道一聲感恩。
龍輦行至蘇州城外的長亭時,蕭玦示意車夫停下。他與沈清辭攜手走下龍輦,太子蕭承澤緊隨其后,小小的身影透著與年齡不符的沉穩(wěn)。長亭內(nèi)外,百姓們自發(fā)地排列成整齊的隊列,見到帝后,紛紛跪倒在地,山呼萬歲的聲浪如同驚雷般響徹云霄,久久回蕩在江南的山水之間。
“陛下!皇后娘娘!”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者被眾人攙扶著走上前來,他身著打補丁的粗布衣衫,手中捧著一個用錦緞包裹的木盒,聲音因激動而顫抖,“老民代表蘇州百姓,給陛下和娘娘獻上一份薄禮,聊表感恩之情!”
蕭玦上前一步,親手扶起老者,語氣溫和:“老人家快快請起,百姓們的心意,朕與皇后心領(lǐng)了。爾等安居樂業(yè),便是對朕與皇后最好的饋贈,何須如此破費?”
老者眼中含淚,固執(zhí)地將木盒遞上:“陛下有所不知,三年前蘇州遭遇水災(zāi),田地被淹,家園被毀,老民一家險些餓死。是陛下開倉放糧,派官員主持賑災(zāi),皇后娘娘更是以神玉之力驅(qū)散瘟疫,救治傷員。如今我等豐衣足食,安居樂業(yè),這份恩情,便是肝腦涂地也難以報答!這木盒之中,是蘇州百姓連夜趕制的‘萬民傘’,傘面上繡著全城百姓的姓名,愿陛下與娘娘福澤綿長,庇佑我大齊永世太平!”
沈清辭接過木盒,打開一看,只見一把油紙傘靜靜躺在其中。傘面上,密密麻麻的小字繡滿了傘面,每一個字都是一位百姓的姓名,針腳細密,飽含深情。傘骨之上,還掛著數(shù)十枚小巧的香囊,散發(fā)著清雅的蘭芷香氣。她的眼眶微微發(fā)熱,手中的萬民傘仿佛有千斤重,這不僅是一件禮物,更是百姓們沉甸甸的愛戴與期盼。
“老人家,多謝蘇州百姓的厚愛?!鄙蚯遛o的聲音帶著一絲哽咽,她將萬民傘緊緊抱在懷中,“朕與陛下定當銘記百姓的恩情,恪守為政之道,讓天下蒼生永遠過上安寧幸福的生活。”
話音剛落,百姓們再次跪倒在地,齊聲高呼:“陛下萬歲!皇后千歲!大齊萬萬年!”聲浪此起彼伏,震得枝頭的花瓣紛紛飄落,宛如一場粉色的甘霖。
蕭玦看著眼前這感人至深的一幕,心中滿是感慨。他想起前世朝堂的黑暗腐朽,百姓的流離失所,再看看如今國泰民安、萬民擁戴的景象,愈發(fā)覺得與沈清辭攜手走過的路,每一步都值得。他握緊沈清辭的手,目光堅定地對百姓們說道:“朕在此立誓,此生定當以民為本,輕徭薄賦,興利除弊,絕不辜負天下百姓的信任與擁戴!”
百姓們聞言,感動得熱淚盈眶,紛紛叩首謝恩。長亭外,不知是誰唱起了歌頌帝后的歌謠,歌聲悠揚婉轉(zhuǎn),很快便傳遍了整個隊列,男女老少齊聲合唱,歌聲中滿是真摯的愛戴與敬仰:“大齊有明主,仁心照四方;皇后持玉印,福澤潤八荒。水旱不為患,盜賊盡消亡;百姓安居樂業(yè),盛世萬年長……”
沈清辭站在長亭下,聽著這質(zhì)樸而深情的歌謠,心中百感交集。前世的她,在冷宮中聽著的是沈清柔的嘲諷與蕭景淵的冷漠,而今生,她聽到的是百姓們的歌頌與擁戴。她低頭看著手中的明德鳳佩,暖玉的溫潤透過指尖蔓延至全身,仿佛在與她一同感受這份沉甸甸的幸福。她知道,這份擁戴,并非源于她的皇后身份,也并非源于暖玉的神奇力量,而是源于她與蕭玦對百姓的真心相待,源于他們?yōu)槭刈o家國所付出的一切。
龍輦繼續(xù)北上,所到之處,皆是百姓夾道歡迎的盛況。在揚州,百姓們自發(fā)組織了舞龍舞獅的隊伍,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沿街的店鋪掛滿了“恭送圣駕”的燈籠,空氣中彌漫著喜慶的氣息;在徐州,礦工們捧著親手開采的水晶,獻給帝后,水晶晶瑩剔透,象征著他們對帝后純潔無瑕的愛戴;在兗州,學子們列隊于孔廟之外,誦讀著歌頌帝后的詩文,聲音朗朗,意氣風發(fā)。
每到一地,沈清辭都會帶著蕭承澤深入民間,與百姓們親切交談。她會坐在田埂上,聽老農(nóng)講述耕種的趣事;會走進織布坊,看婦人們織出五彩的錦緞;會來到學堂,聽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蕭承澤也漸漸褪去了稚氣,他會主動為百姓們分發(fā)糧食,為老人捶背揉肩,眼神中滿是真誠與關(guān)切。百姓們都說,太子殿下仁厚愛民,將來定會成為一位像陛下一樣賢明的君主。
這一日,龍輦行至汴梁城外。汴梁作為大齊的交通樞紐,商賈云集,市井繁華。帝后一行的到來,讓這座古城更加熱鬧非凡。街道兩旁,百姓們擠得水泄不通,他們手中拿著各種各樣的禮物,有新鮮的瓜果蔬菜,有精致的糕點零食,還有孩子們親手畫的圖畫。當龍輦經(jīng)過時,孩子們紛紛將手中的花朵和圖畫拋向龍輦,口中高喊著“皇后娘娘最美”“陛下英明”,稚嫩的聲音充滿了童真與愛戴。
沈清辭掀開車簾,看著窗外一張張熱情洋溢的笑臉,心中滿是溫暖。她注意到人群中,有一位年輕的婦人抱著一個襁褓中的嬰兒,嬰兒的臉上帶著甜甜的笑容,婦人眼中滿是感激。沈清辭認出,這位婦人正是三年前她在汴梁救治的一位產(chǎn)婦。當時婦人難產(chǎn),生命垂危,是沈清辭用暖玉的力量為她續(xù)命,助她順利生下孩子。
“皇后娘娘!”婦人見到沈清辭,激動地喊道,“您還記得民婦嗎?三年前若不是娘娘出手相救,民婦與這孩子恐怕早已性命不保。如今孩子已經(jīng)三歲了,民婦帶他來給娘娘磕頭謝恩!”
說著,婦人就要下跪,沈清辭連忙示意宮女攔住她:“快起來,不必多禮。孩子平安健康,便是最好的事情?!彼龔男渲腥〕鲆幻缎∏傻拈L命鎖,上面雕刻著“平安喜樂”四個字,是用暖玉的邊角料精心雕琢而成。她輕輕將長命鎖戴在孩子的脖子上,“這枚長命鎖,愿孩子一生平安,無病無災(zāi)?!?/p>
孩子似乎感受到了暖玉的溫潤,咯咯地笑了起來,小手緊緊抓住長命鎖。婦人感動得熱淚盈眶,連連道謝:“多謝皇后娘娘!多謝皇后娘娘!民婦一定教導孩子,永遠銘記娘娘的大恩大德,將來做一個對國家、對百姓有用的人!”
這樣的場景,在巡游途中屢見不鮮。沈清辭與蕭玦的善舉,如同春風化雨般滋潤著百姓的心田,他們的故事,也隨著巡游的腳步,傳遍了大齊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繁華的都市,還是偏遠的鄉(xiāng)村,無論是白發(fā)蒼蒼的老者,還是牙牙學語的孩童,都能說出幾段帝后愛民如子的佳話。
民間的藝人將帝后的故事編成了話本、戲曲,在茶館、戲臺上廣為傳唱?!而P玉護家國》《明君巡天下》《皇后救萬民》等劇目場場爆滿,觀眾們看得熱淚盈眶,為帝后的賢明而贊嘆,為大齊的盛世而自豪。畫師們則將帝后巡游的盛況繪制成畫卷,名為《大齊盛世巡視圖》,畫卷中,帝后并肩而立,百姓們環(huán)繞四周,山水秀美,市井繁華,成為了流傳后世的藝術(shù)珍品。
文人墨客們更是揮毫潑墨,寫下了無數(shù)贊美帝后的詩詞歌賦?!懊髦髋R天下,仁風遍九州。鳳儀昭日月,玉德潤田疇。民安歌盛世,國泰慶豐收。千秋傳偉業(yè),萬代頌鴻猷?!边@首詩在文人雅士間廣為流傳,成為了對蕭玦與沈清辭最貼切的贊譽。
龍輦行至黃河岸邊時,正值汛期。往年此時,黃河常常泛濫成災(zāi),百姓們苦不堪言。但今年,在蕭玦的下令下,工部早已組織工匠加固了河堤,修建了水利設(shè)施。沈清辭更是借助暖玉的力量,提前感知到了水情變化,指導官員們科學調(diào)度,合理分流。此時的黃河,水面平靜,波瀾不驚,兩岸的農(nóng)田里,莊稼長勢喜人,百姓們正在田間忙碌,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