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元年七月的晨光,如碎金般灑滿坤寧宮的庭院,將青磚地上的梧桐影拉得纖長。沈清辭身著石青色繡暗紋的朝服,立于廊下,指尖輕觸頸間暖玉——玉佩在晨光中泛著溫潤的柔光,內(nèi)里似有流光婉轉(zhuǎn),恰如她此刻沉靜卻暗藏鋒芒的心緒。晚翠捧著剛整理好的奏折緩步走來,青瓷托盤與廊柱相撞,發(fā)出輕響:“娘娘,今日需處理的奏折已備好,其中有三份來自江南,是關(guān)于新政推行后百姓賦稅減免的反饋,還有兩份是工部關(guān)于水利工程的進度匯報。”
沈清辭點頭,目光望向?qū)m墻外——昨夜收到蕭玦從邊疆送來的急報,北狄雖暫退,卻仍在雁門關(guān)外虎視眈眈,軍中糧草已顯匱乏。她深吸一口氣,壓下心頭憂慮,轉(zhuǎn)身走向鳳儀臺:“把江南的奏折先呈上來,朕倒要看看,新政在民間究竟落地得如何?!?/p>
鳳儀臺內(nèi),檀香裊裊,案上攤開的奏折泛著淡淡的墨香。沈清辭翻開江南送來的奏折,只見紙上字跡工整,詳細記錄著各州府減免賦稅前后的百姓生計變化——蘇州府農(nóng)戶張老栓,去年因賦稅繁重被迫賣女,今年減免三成稅后,不僅贖回女兒,還開墾了兩畝荒地;杭州府商戶李掌柜,此前因苛捐雜稅瀕臨破產(chǎn),如今生意回暖,還雇傭了十余名流民。她指尖劃過這些字句,眼底泛起暖意,前世江南百姓流離失所的慘狀與如今的安穩(wěn)形成鮮明對比,讓她更加堅定了守護新政的決心。
“娘娘,”晚翠忽然低聲道,“陳副統(tǒng)領(lǐng)派人來報,昨夜西城門守軍在盤查時,發(fā)現(xiàn)兩名形跡可疑的男子,他們自稱是商人,卻無法出示通關(guān)文牒,且口音與北狄人相似,現(xiàn)已被關(guān)押在禁軍大牢,等待您發(fā)落?!?/p>
沈清辭握著奏折的手微微一頓,抬眼看向窗外——庭院里的梧桐葉被風吹得輕顫,像極了前世冷宮中搖曳的殘燭。她緩緩起身,語氣平靜卻帶著威嚴:“讓陳副統(tǒng)領(lǐng)親自審訊,務必查清他們的身份和目的。另外,加強各城門的盤查力度,尤其是對運往邊疆的糧草車隊,絕不能讓北狄間諜混入京城,更不能讓他們破壞糧草運輸?!?/p>
“是,奴婢這就去傳令?!蓖泶鋺曤x去。
沈清辭重新坐下,卻再難靜心批閱奏折。她走到案前,展開一幅大渝疆域圖,指尖落在雁門關(guān)的位置——那里用朱砂點了一圈紅痕,像是滲出的鮮血。蕭玦已出征月余,雖多次擊敗北狄,卻也損兵折將,如今父親率領(lǐng)的兩萬禁軍雖已抵達雁門關(guān),但若北狄再次增兵,邊疆局勢依舊不容樂觀。而京城這邊,柳家余黨雖已被打壓下去,卻仍有一些對新政不滿的官員在暗中觀望,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fā)動蕩。
正思忖間,內(nèi)侍忽然通報:“娘娘,戶部尚書李大人求見,說是有要事啟奏?!?/p>
沈清辭整理了一下衣擺,沉聲道:“讓他進來?!?/p>
李尚書身著藏青色官袍,快步走進鳳儀臺,躬身行禮時,額角已滲出細汗:“娘娘,臣有要事稟報。昨日臣在核查糧草賬目時發(fā)現(xiàn),運往邊疆的一批糧草在途經(jīng)山東時,被當?shù)毓賳T以‘地方急需’為由截留了兩萬石,如今邊疆糧草緊缺,若是這批糧草不能及時送達,恐會影響軍心?!?/p>
沈清辭心中一沉,臉色瞬間變得嚴肅:“哪個官員如此大膽,竟敢截留軍糧?”
“是山東巡撫張大人。”李尚書連忙道,“張大人說,山東近日遭遇蝗災,百姓顆粒無收,急需糧草賑災,所以才不得已截留了軍糧。臣已派人去核實,山東確實有蝗災,但災情并不嚴重,根本不需要截留兩萬石軍糧,他這分明是故意拖延,想借此削弱邊疆的戰(zhàn)斗力?!?/p>
沈清辭眼中冷光一閃,張大人是前朝舊臣,一直對新政不滿,此前柳家散布謠言時,他雖未公開附和,卻也在暗中推波助瀾。如今截留軍糧,顯然是想趁蕭玦出征、她監(jiān)國之際,給她制造麻煩。
“李大人,”沈清辭語氣堅定,“你立刻起草一份旨意,斥責張大人截留軍糧的行為,命他在三日內(nèi)將截留的糧草如數(shù)歸還,并派專人護送前往邊疆。若他拒不執(zhí)行,朕將革去他的官職,交由大理寺嚴懲。另外,讓監(jiān)察御史即刻前往山東,核查蝗災災情,若發(fā)現(xiàn)張大人有謊報災情、中飽私囊之舉,一并查處?!?/p>
李尚書心中一振,連忙躬身應道:“臣遵旨!臣這就去辦?!?/p>
送走李尚書后,沈清辭走到窗邊,望著庭院里的梧桐,心中思緒萬千。截留軍糧之事雖看似偶然,卻暴露出京城之外仍有官員對新政不滿,試圖暗中破壞。她必須盡快采取措施,不僅要嚴懲張大人,還要震懾其他心懷不軌的官員,確保后方穩(wěn)定。
次日清晨,沈清辭在朝堂上公開了張大人截留軍糧之事,并宣讀了斥責張大人的旨意。朝堂上一片嘩然,幾位曾與張大人交好的官員試圖為他辯解,說他是“為民著想”,不應嚴懲。
沈清辭坐在鳳椅上,目光掃過階下的百官,語氣威嚴:“為民著想?邊疆將士在前線浴血奮戰(zhàn),守護的是大渝的江山,是天下百姓的安穩(wěn)。若軍糧短缺,將士們吃不飽飯,如何抵御北狄?若雁門關(guān)失守,北狄鐵騎長驅(qū)直入,山東百姓即便有再多的糧食,也會被北狄掠奪一空,到時候,張大人還能‘為民著想’嗎?”
幾位官員被問得啞口無言,紛紛低下頭。這時,王御史出列,躬身道:“娘娘所言極是!張大人截留軍糧,不顧邊疆安危,實屬罪該萬死。臣建議,不僅要讓他歸還軍糧,還要革去他的官職,將他押解回京,交由大理寺審訊,以儆效尤!”
緊接著,兵部尚書、工部尚書等幾位支持新政的大臣也紛紛出列,贊同王御史的提議。那些曾想為張大人辯解的官員見大勢已去,也不敢再出聲。
沈清辭滿意地點點頭:“就按王御史所言,命監(jiān)察御史即刻前往山東,押解張大人回京受審。另外,傳朕旨意,今后若有官員敢截留軍糧、延誤糧草運輸,一律以通敵叛國罪論處!”
百官齊聲應道:“臣等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