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講究時則是管你什么出身,有這本事爭天下,便值得我押上一寶。
如今的保糧軍,便是他們押寶之時,但偏偏因為這兩座大山的出現(xiàn),便使得民間四下里謠言大起,紛紛說明王犯了鬼神所忌,所以挪來了兩座大山,專為了擋他成帝之路。
這種謠言本是無稽,但偏偏極有用處。
百姓再信保糧軍的名聲,也會擔心是不是真的神明痛恨他們,追隨他會惹災殃。
門道里的人則更相信是有能人出手為難,便更不敢賭在保糧軍身上了。
面對著這困境,一眾幕僚焦頭爛額不說,不食牛都作起了難。
卻也在這時,一封書信由一個穿著紅衣裳的小女孩,遞到了明王楊弓的營帳之中,明王看過之后,便立時放下了心。
當即招來眾人,冷笑著下了兩個決定:“咱們是討賊大軍,只為這世間百姓安樂,所過之處,便是鬼神,也要避讓三分,哪里來的野鬼毛神,居然敢搬山來攔我的路?”
“速以我明王之名,寫一封王旨,前去山前宣紙,命那毛神速將二山移開?!?/p>
“再準備二百民夫,領厚賞,執(zhí)王命,去山前等待?!?/p>
“若那毛神不肯聽命,便將兩山掘開,一日掘不開,便兩日,兩日掘不開,便三日,連根草也不留給他的!”
“……”
這幾道命令,都是走得明面。
不一日間,明王下王旨去喝斥毛神移山之事,便已傳遍了大江南北。
此間熱鬧,甚至比保糧軍拿下了湖州還要受人關注。
一時間四州五道,無數(shù)人瞧了過來,要么以為這明王瘋了,要么便是殷切觀望。
卻也在這一番熱鬧之中,明王楊弓則是又悄悄安排了消息,耐心等了三日,便在第三日頭上,于營帳之前,設了一番席面,有酒有肉,規(guī)額極高,大開了營帳之門,等人赴宴。
一開始眾人只覺古怪,但等到了夜半,居然真聽到了些許笑聲,似乎有人暢飲歡談。
飲至了夜半,才聽見有人向了營帳里道:“明王楊弓聽著,在上京城時,你借來了一萬兵馬,幫了我們的忙,咱們也不是不領情的,本就多看重了你一眼?!?/p>
“最要緊的,看你入了湖州之后,不擾民,不屠城,不搜刮金銀珠寶,不搶貴婦民女,瞧著倒像是一個好的?!?/p>
“今天我們幫你一把,只盼你莫要讓我們失望。”
“……”
說話之間,便自離去,營帳里的人這才出來一看,便見那席面已經杯盞狼藉了。
其他人兀自不覺,不食牛上下,則是紛紛有些激動,暗自商量:“天書第三卷,召喚神兵下凡,教主果然未曾騙了我們,此番押對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