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和許隊查到的差不多,不過要更加詳細。
有一個受冤人認出了肖像畫上的四個人,并準確地叫出了他們的名字。
振奮的消息。
“我那個受冤人對肖像畫上的所有人都有印象,還想起了那個小團體的名字。”
匯報的那名警員臉上露出復雜的神情,似乎在猶豫著該不該說下去。
“說啊,叫什么名字?”于大章催促道。
這是他一直都想知道的,奈何查了這么久,也沒能得到有用的信息。
現(xiàn)在看到他如此猶豫,不免有些心急。
那名警員見所有人都在看著他們小組,只得說了出來:
“錫城十二少。”
這名字……于大章恍惚了一下。
總覺得哪里不對勁兒。
按理說,這樣的名字很符合那個年代的特點。
他記得在九幾年的時候,有一部香港電影叫《慈云山十三太?!?。
電影很有名,就連于大章在上學的時候都看過。
實際上,那個時期的學生,很多都是模仿香港電影給自己的小團體起名。
可問題是……
“你了解情況的那個受冤人,是哪年案發(fā)的?”于大章問道。
那名警員顯然也知道問題出在哪里,但還是答道:
“1998年,也就是十六年前?!?/p>
這就是問題所在。
據(jù)目前已了解到的信息,十六年前那個小團體只有十個人。
這個人數(shù)很明顯和“錫城十二少”這個名字不匹配。
人數(shù)對不上!
那名警員肯定也意識到不對了,所以在說出這個信息時才會猶豫。
他是怕這個信息有誤,會誤導專案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