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的事于大章都知道了。
周子喆連夜下山,又走了一天一夜,最后在一個工地門口昏倒。
而那時候的周宏富還是一個木匠,看到孩子可憐就給帶回了家。
那些人雖然沒人性,但卻不怎么聰明啊……于大章從周子喆的話里聽出了一些端倪。
禁錮人的方法簡單粗暴,還被一個五歲小孩裝病騙了。
這個智商不像是會使用蒙騙手段的那種人。
所以說任何細節(jié)都不能放過,哪怕是一句普通的話,也許就能從里面分析出一些有用的信息。
“你和你養(yǎng)父沒報過警嗎?”于大章覺得這話問的有點多余。
但他還是想知道發(fā)生了什么。
十六年過去了,周子喆居然還在糾結(jié)那些人販子。
這說明他嘗試過讓警方處理,但結(jié)果卻不如人意。
果然,一聽到于大章問這個,周子喆立刻露出無奈的神情:
“我和養(yǎng)父何止是報過警,從九八年開始,我們幾乎每年都會去問一次?!?/p>
接下來不用細說,于大章也知道怎么回事了。
這類案子實在是太多了,而且主要集中在改開初期二十年,九十年代更是達到了巔峰。
周子喆這還算好的,至少逃出來了,還被一戶好人家收養(yǎng)。
那些杳無音訊的才叫慘,甚至還有一些被砍去手腳送去街頭要飯的。
不過這種情況在2000年以后逐漸減少,沒發(fā)現(xiàn)街上要飯的幾乎看不到了么。
要說查案,肯定是要優(yōu)先那些還沒有找到的,像周子喆這種……能耐心回復(fù)就不錯了。
這次能讓支隊專門出人調(diào)查,其實是周子喆用命換來的。
只要能查拐賣案,他就不掙扎、不抗拒、坦白交代。
怎么說呢~
要求不過分。
從看守所出來,于大章又回到了隊里。
他這次找周子喆就是當(dāng)面了解一些細節(jié)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