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瀛臺花會最重要的一段,便算是開始了。
丹姝仙子回座,便見二女上前,一人笛,一人簫,笛簫合奏一曲,算是拋磚引玉。
一曲終了,便輪到與會之人。
一一輪過來,笙簫笛管,妙音玄玄,琴瑟琵琶,嘈嘈切切,鐘磬梆鼓,空明悠長,更有直接引吭高歌者,也是韻味暢快。
丁辰也是沒想到,這音律還有這般多的花樣,聽得津津有味。
不過,偶爾偷眼去看那虛堂真人,卻見其只是端坐,像是在閉目靜聽,卻始終沒什么反應(yīng),也不知到底是什么態(tài)度。
有擅音律者,自然也有不擅長的,多是直接彈金杯,敲玉盞,弄個響聲,便算是過了,丁辰見狀,也是有樣學(xué)樣,并不逞強(qiáng)。
朝顏撫琴,中規(guī)中矩,舒素心吹了竹笛,算是作陪應(yīng)景。
按順序,便是輪到虞神歌了。
便見此女緩緩起身,一身氣質(zhì)大變,透著難得的溫婉,向著鏡湖四周盈盈欠身,當(dāng)即便有人認(rèn)出此女。
“原來是玉華劍宗的神歌仙子。。。。。?!?/p>
“呵呵,若是以音律入道者,這世上倒正是以琉璃宗與玉華劍宗為上的。。。。。?!?/p>
眾人輕聲議論,那丹姝仙子仍舊一副端莊笑顏,揮手壓言,又抬手示意開始。
虞神歌落落大方,再福一禮,復(fù)又跪坐。
略整了整衣裙,才從袖中取出一只玉塤,拳頭大小,通體瑩潤,乃是最傳統(tǒng)的六孔。
丁辰并不識得此物有什么特別,但自那玉塤一拿出,不僅一旁的朝顏和舒素心,便是再遠(yuǎn)處的一些元嬰修士都是不由側(cè)目。
玉臺上,丹姝仙子眉眼微凝,連閉目已久的虛堂真人都睜了眼。
卻沒人開口,就此靜靜看著。
就聽得一縷長聲飄起,似千年風(fēng)吟,如萬古嘆息。
渾厚蒼涼,低沉?xí)r,若幽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高亢時(shí),如孤雁盤空,月下兵戈;嗚咽處,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清越處,若清泉叩石,昆山玉碎。
閉目靜聽,宮調(diào)商音。
如見江上煙雨,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海波明月,弦弦掩抑聲聲思;塞外風(fēng)沙,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焚香祭祀,黍稷非馨,明德惟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