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咱們去給監(jiān)國殿下立生祠!求他登基!”
“對!立生祠!”
一呼百應。
半天之內,從販夫走卒到富商巨賈,京城百姓竟自發(fā)地在九門之內,為朱祁鈺修建起了大大小小的“監(jiān)國生祠”。
他們將朱祁鈺的畫像掛在祠中,日夜焚香叩拜,祈求他早日登基,護佑大明。
軍方的勸進血書。
朝堂的百官跪請。
民間的萬民生祠。
三股巨大的洪流,在短短一天之內匯集,形成了一股任何人都無法阻擋的滔天大勢。
擁立朱祁鈺為帝,已經不再是一句口號。
它成了整個京師,從上到下,所有人的共識,一種絕對的“政治正確”。
傍晚時分。
朱祁鈺站在王府的書房內,靜靜地看著錦衣衛(wèi)呈上來的密報。
密報上,詳細記錄著從朝堂到民間的每一個細節(jié)。
他放下密報,臉上沒有絲毫波瀾。
“天命在握”的光環(huán),比他想象的還要好用。
它不是強行扭曲人的意志,而是將他所有的功績,都賦予了一層“天命所歸”的神圣光環(huán),讓人們的擁戴變得順理成章,發(fā)自肺腑。
時機已到。
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就這么走出去,直接坐上龍椅。
那太難看了。
自古以來,從王莽到趙匡胤,每一位新君的登基,都需要一場完美的政治表演。
一場名為“三辭三讓”的戲碼。
他轉過身,對著侍立在身后的心腹太監(jiān)興安,淡淡地開口。
“傳話給于謙和王文。”
“告訴他們,明日早朝,可以把戲唱得再足一些。”
“本王,準備好了。”
喜歡大明逆子:從土木堡開始挽天傾請大家收藏:()大明逆子:從土木堡開始挽天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