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胤星的加入,如同一劑強效的催化劑,讓原本如同一盤散沙,只知埋頭蠻干的皇家科學院,迅速凝聚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
他帶來的,是理論,是科學的方法論。
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叫停了所有工匠憑著經(jīng)驗,對蒸汽機進行的盲目改造。
“格物之道,差之毫厘,謬以千里!我等所造,乃吞云吐霧之神獸,非尋常水車磨盤,豈能再用眼看手估的老辦法!”
在科學院的第一次全體大會上,這位新上任的首席格物大學士,擲地有聲。
他不再讓工匠們?nèi)シ磸驮囼災姆N尺寸的氣缸更合適,而是拿起了紙和筆。
在所有工匠目瞪口呆的注視下,他借用皇帝陛下親授的“微積分”之法,建立起了一套復雜的數(shù)學模型,將蒸汽壓力、活塞面積、鍋爐容積、熱量損耗等所有變量,全都納入了進去。
經(jīng)過整整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的計算,他最終得出了一個精確到小數(shù)點后三位的,最優(yōu)的氣缸尺寸和鍋爐容積。
“按此數(shù)造物,萬無一失!”他將寫滿了計算公式的圖紙,拍在了范祥的面前。
緊接著,他開設了科學院的基礎課程。
他親自登上講臺,為范祥,為所有核心的工匠大師們,從最基礎的“力”、“壓強”、“杠桿原理”開始講起。
雖然大部分工匠聽得云里霧里,如同在聽天書,但那種“世間萬物,皆可用數(shù)理來解釋”的震撼性理念,以及“按數(shù)造物,分毫不差”的嚴謹思想,卻如同一顆種子,開始在他們心中生根發(fā)芽。
如果說宋胤星為科學院裝上了“軟件”,那么朱祁鈺,則在后方,源源不斷地提供著最頂級的“硬件”支持。
在一次與范祥的密談中,他看似不經(jīng)意地,拿出了一份他“親手繪制”的圖紙。
【標準化螺絲與軸承生產(chǎn)線概念圖】。
“范卿,朕偶有所得。此物,或可解我科學院零件精度不足之困?!?/p>
范祥接過圖紙,只看了一眼,便如獲至寶!
他雖然不懂其中的原理,但以他幾十年的經(jīng)驗,一眼就看出了這套生產(chǎn)線背后所蘊含的,那種顛覆性的“標準化”思想!
他立刻組織起最精銳的人力,在宋胤星的理論指導下,全力攻關(guān)。
很快,在付出了數(shù)次失敗的代價后,科學院的熔爐里,流淌出了第一批精度遠超時代標準,可以完美互換的標準化螺絲、螺母和滾珠軸承!
這個看似不起眼的突破,卻從根本上,解決了蒸汽機最大的兩個瓶頸——密封性和傳動效率!
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jié)合,讓蒸汽機的研發(fā)進度,真正實現(xiàn)了一日千里。
僅僅一個月后。
一個按照全尺寸原型機十分之一比例縮小的蒸汽機模型,被成功地制造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