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二年,秋,九月二十。
大沽口大捷的奏報,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在第二日傍晚便已沖入京師。
當通政司的官員手捧著那份尚帶著海風咸腥氣的奏折,在奉天殿的晚朝上,用顫抖而激動的聲音宣讀時,整個朝堂的空氣仿佛都凝固了。
羅通的奏疏寫的極為詳盡,字字句句都如同重錘,砸在每一個人的心上。
從夜叉艦隊如何自投羅網(wǎng),到岸防炮臺如何關(guān)門打狗,再到那五艘橫空出世的黑色巨艦,如何用一輪齊射便將敵軍旗艦化為齏粉。
整個朝堂,從最初的難以置信,到逐漸的死一般寂靜,最后,不知是誰先喊了一聲,徹底引爆了積壓已久的情緒。
山呼海嘯般的喝彩與驚嘆,幾乎要掀翻奉天殿的屋頂。
“全殲夜叉主力三千?繳獲戰(zhàn)船近百艘?”
“新式戰(zhàn)艦首戰(zhàn),一輪齊射便轟沉了敵軍旗艦?”
“生擒了那個人屠‘夜叉’?”
“天佑大明!天佑陛下!”
之前那些因沿海被襲而哭諫不止,幾乎要以頭搶地的言官們,此刻臉色一陣青一陣白。他們的嘴巴張著,卻發(fā)不出任何聲音,只覺得臉頰火辣辣地疼,恨不得當場找個地縫鉆進去。
事實如同一記響亮到極致的耳光,狠狠地抽在他們臉上,抽得他們眼冒金星,神魂顛倒。
原來,皇帝的隱忍,皇帝看似“被動”的防御,竟是在布一個如此驚天動地的大局!他們那些自以為是的“忠言”,在陛下的雄才大略面前,顯得如此可笑,如此愚蠢。
朱祁鈺端坐于龍椅之上,平靜地接受著百官的朝賀。
他的臉上沒有過多的喜悅,只有一種運籌帷幄之后,一切盡在掌握的淡然。
他知道,這只是開胃菜。
真正的大敵,還在海上,還在對馬島,還在等著他去親手擰下頭顱。
他緩緩抬手,喧囂的朝堂瞬間安靜下來。
“傳朕旨意?!?/p>
冰冷而威嚴的聲音,響徹大殿。
“大沽口參戰(zhàn)將士,官升三級,賞銀萬兩!陣亡者,十倍撫恤!其名,入英烈祠!”
“將繳獲的海盜頭顱,用石灰腌制后,即刻分送沿海各州縣!凡被襲擾之地,皆懸于城頭!以慰民心,以儆效尤!”
一道道旨意下達,干脆利落,殺氣騰騰。
大明舉國歡騰。
之前因海盜肆虐而產(chǎn)生的陰霾與恐慌,被這場酣暢淋漓的大捷一掃而空。
百姓們奔走相告,酒樓茶肆的說書人更是將這一戰(zhàn)編成了無數(shù)個版本。從“天子一怒布天羅”,到“神舟下水鎮(zhèn)海疆”,新式艦隊和皇帝的英明神武,被傳頌得神乎其神。民心士氣,得到了空前的提振。
與此同時,對馬島。
龍王殿內(nèi),燈火通明,酒氣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