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被正式接受的消息,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最初的漣漪漸漸擴散、平復,最終沉淀為湖底一抹堅實的底色。對喬琳而言,這份認可帶來的興奮與激動,早已在漫長的修改和等待中,被淬煉成了一種更深沉、更內斂的力量。
正式的電子版錄用通知和期刊排期信息,安靜地躺在郵箱里。喬琳將它打印出來,與其他重要的學術資料一起,收進了文件夾。沒有歡呼,沒有慶祝,她只是在那天晚上,獨自去校外常去的那家面館,點了一份加量的大排面,安靜地吃完。食物帶來的飽腹感和溫暖,以及體內青蓮本源隨之而來的、細微而持續(xù)的滋養(yǎng),便是她對自己最大的犒勞。
然而,外界的反饋卻開始如同涓涓細流,逐漸匯攏。
最先到來的是幾封來自陌生郵箱的郵件。有的是讀了預印本(在論文正式刊出前,學者們常會將稿件公開在預印本網(wǎng)站上供同行討論)的同行,來信詢問模型某個細節(jié)的實現(xiàn)方法;有的是研究方向相近的海外博士生,希望能交流一些技術問題;甚至還有一封來自某國外研究所的副教授,信中對她的工作表示贊賞,并試探性地詢問她是否有意向在未來申請博士后的位置。
喬琳對待每一封郵件都極為認真。對于技術咨詢,她在不涉及未發(fā)表核心數(shù)據(jù)的前提下,盡可能清晰地解答;對于交流請求,她禮貌回應,但保持著適度的距離;對于那封來自海外副教授的信,她謹慎地表達了感謝,并表示目前仍專注于博士階段的課題,暫未考慮那么長遠?;貜痛朕o得體,不卑不亢,既展現(xiàn)了合作的開放性,也守住了自己的節(jié)奏和邊界。
陳景明教授對此樂見其成?!伴_始有人主動找上門了,這是好事?!彼谝淮谓M會上提到,“說明你的工作真正進入了學界的視野。保持住這個勢頭,但不要被這些雜音干擾了主線任務?!?/p>
喬琳明白陳教授的意思。名聲初顯,帶來的不僅是機遇,也可能分散精力。她需要更加專注,將這份認可轉化為下一階段研究的動力。
實驗室內部的氛圍也悄然變化。之前或許還有人對這位低年級師妹的“幸運”或“天賦”抱有微妙的觀望,如今則更多是實打實的認可。她展現(xiàn)出的不僅是靈光一現(xiàn)的創(chuàng)意,更是扎實的理論功底、嚴謹?shù)目蒲袘B(tài)度,以及將理論模型成功推向實驗驗證的執(zhí)行力。這讓她在團隊中的話語權無形中提升了許多。
與材料學院李老師那邊的合作論文也完成了初稿。李老師將稿件發(fā)給她審閱,喬琳仔細檢查了其中涉及自己理論模型的部分,確保表述精準無誤。這篇合作論文,是她的理論在另一個領域成功應用的又一力證。
夜深人靜,喬琳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并沒有立刻休息。她盤膝坐在床上,意識沉入體內。那縷青蓮本源如同溫順的星云,在丹田處緩緩盤旋,散發(fā)著潤物無聲的滋養(yǎng)氣息。它能改善她的體質,優(yōu)化她的精力,卻無法直接提升她的智力或悟性。所有的學術成就,依然來自于她一點一滴的積累、一遍又一遍的推敲、一次又一次的挑戰(zhàn)自我。
但這本源,給了她承受這種高強度消耗的體魄,和面對壓力與質疑時,始終保持內心沉靜的底氣。這是一種相輔相成的循環(huán):學術上的突破帶來精神上的滿足與自信,反過來滋養(yǎng)心境;而平和堅韌的心境與健康的身體,又為持續(xù)的學術攀登提供了最堅實的保障。
她想起前世那個在命運洪流中無力掙扎、最終選擇放棄的自己,再看看如今這個能在國際學術舞臺上發(fā)出自己聲音、并能冷靜應對隨之而來各種關注的自己,恍如隔世。
那篇論文的錄用,是一個句點,為前一階段的工作畫上了圓滿的終止符;更是一個冒號,預示著新的、更富挑戰(zhàn)的篇章即將開啟。
落定的,是過去努力的回響;升起的,是未來探索的號角。
青荷靜立,不為風動,不為名累,只專注于向下扎根,向上生長。腳下的土壤,因這第一顆果實的落下,而變得更加肥沃。
喜歡綜影視:青蓮渡請大家收藏:()綜影視:青蓮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