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杭州返程的火車上,窗外的景物飛速向后掠去,如同腦海中尚未完全沉淀的思緒。喬琳靠在窗邊,看似閉目養(yǎng)神,體內《青木養(yǎng)身功》卻緩緩運轉,梳理著這幾天接收到的海量信息,也撫平著因高強度交流而略顯疲憊的心神。
研討會上的場景歷歷在目:臺下學者們專注或質疑的眼神,提問環(huán)節(jié)犀利的交鋒,茶歇時與吳院士等大家的短暫交流,還有陳教授那句難得的“沒丟人”……這些畫面交織在一起,不再是壓力,而是化作了滋養(yǎng)她學術自信的養(yǎng)分。
她能感覺到,體內那縷青蓮本源似乎也因這番經歷而更加凝實了一分。并非量的增長,而是一種質的沉淀,如同被山泉反復洗滌的玉石,愈發(fā)溫潤內斂。它依舊無法汲取外界靈氣,只能依靠食物緩慢轉化能量,但支撐她精神世界、抵御外界壓力的“韌性”,似乎增強了。
手機震動了一下,是許妍發(fā)來的短信,詢問她是否平安抵達。喬琳簡單地回了“在路上”,便不再多看。與妹妹的聯系維持在這種低頻但穩(wěn)定的狀態(tài),對她而言剛剛好。
回到學校,生活似乎瞬間切換回熟悉的頻道。但細微的變化已然發(fā)生。
周辰師兄見到她,第一句話就是:“喲,咱們的大功臣回來了!聽說你在杭州那邊大放異彩???”消息傳得飛快,語氣里帶著與有榮焉的真誠。
連一向嚴肅的張副研究員,在走廊遇見時,也難得地對她點了點頭,說了一句:“報告不錯?!?/p>
陳景明教授更是在她匯報完研討會總體情況后,直接丟給了她一份厚厚的資料。
“這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标惤淌谘院喴赓W,“基于你現有的模型,往更高維度、更復雜體系拓展。這里面涉及的非平衡態(tài)統(tǒng)計和拓撲絕緣體的一些新進展,你需要盡快補上。另外,材料學院李老師那邊,新的合作數據快出來了,你跟進一下。”
任務接踵而至,難度更勝從前。但喬琳接過資料時,心中沒有畏難,只有一種躍躍欲試的興奮。她喜歡這種不斷被推向未知邊界的感覺,這讓她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前進。
她迅速投入了新的工作。白天泡在實驗室,處理積壓的事務,與李老師課題組溝通新數據的分析思路;晚上則埋首于陳教授給的新資料,在陌生的理論領域中艱難跋涉。偶爾遇到瓶頸,她會停下來,運轉功法,讓心神沉靜,或是去操場跑幾圈,借助身體的運動來激發(fā)思維的活力。
食量依然驚人。她現在幾乎是食堂最后一個離開的???,打飯的阿姨都認識了她,有時還會給她多舀一勺菜。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話在她這里有著最直觀的體現——足夠的能量攝入,是支撐青蓮本源持續(xù)改善體質、維持高強度腦力活動的絕對基礎。
幾天后,她收到了研討會主辦方發(fā)來的正式感謝郵件,并附上了所有報告人的聯系方式匯編??粗斜碇心切┰浿荒茉谖墨I作者欄看到的的名字后面,跟著確切的郵箱,喬琳意識到,這不僅僅是一份通訊錄,更是一張初步融入學術圈子的入場券。
她沒有急于去聯系誰,只是將這份名單妥善保存。她知道,真正的交流建立在扎實的工作和共同感興趣的科學問題上,而非刻意的寒暄。
站在物理系頂樓的走廊盡頭,望著樓下步履匆匆的學生和遠處郁郁蔥蔥的樹木,喬琳緩緩吐出一口濁氣。
杭州之行,像是一次短暫的出鞘,讓她檢驗了自身的鋒芒,也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如今歸鞘,并非沉寂,而是為了下一次更凌厲的出擊。
歸途亦是新途。腳下之路,在每一次挑戰(zhàn)與突破中,不斷向前延伸。
青荷亭亭,經風沐雨,新蕊未綻,然根系已探向更深的土壤,汲取著成長的養(yǎng)分。她的世界,在這一次遠行之后,悄然變得更加寬廣,也更加清晰。
喜歡綜影視:青蓮渡請大家收藏:()綜影視:青蓮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