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期刊的發(fā)表與隨之而來的學術聲譽,像一陣強勁的風,吹皺了喬琳原本相對平靜的研究生活。然而,在這陣風的中心,她本人卻像深水下的礁石,保持著異乎尋常的穩(wěn)定。她清晰地知道,這些外在的認可,其根基在于她持續(xù)產(chǎn)出的、扎實的研究工作本身。一旦根基動搖,所有附著其上的聲名都將如空中樓閣,轉(zhuǎn)瞬即逝。
因此,她更加刻意地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收縮回核心領域。與馬可的合作論文在反復打磨后,也投向了一個高影響力的期刊;與埃琳娜的第二個合作項目,基于新積累的數(shù)據(jù),已經(jīng)開始了初步的模型構建。她主動減少了非必要的社交,甚至連研究所咖啡角的閑聊也盡量縮短時間,將省下來的每一分精力,都投入到對更深層次物理問題的思考中。
這種極致的專注,帶來了精神上的充盈,卻也伴隨著身體能量的高速消耗。她對食物的質(zhì)與量要求更高了。公寓廚房的使用頻率明顯增加,她開始研究如何用有限的廚具和食材,做出既能滿足味蕾、更能高效補充能量的餐食。燉煮一鍋濃郁的牛骨湯,搭配大量的蔬菜和米飯,成了她周末備餐的固定項目。她能感覺到,當胃部被這些溫暖而扎實的食物填充后,青蓮本源的運轉(zhuǎn)會變得更加順暢和有力,如同植物得到了充沛的灌溉,那溫潤的滋養(yǎng)流轉(zhuǎn)全身,支撐著她長時間保持思維的高度敏銳,并讓她即使在高壓下,氣色也依舊保持著健康的紅潤與光澤。
就在她潛心深耕之時,一封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的郵件,打破了她郵箱里主要由學術通訊構成的單調(diào)。
發(fā)件人是她本科母校的現(xiàn)任物理學院院長,一位在她讀書時僅有過幾面之緣的長者。郵件措辭熱情而鄭重。他首先高度贊揚了喬琳近期取得的“令人矚目的杰出成就”,稱其為母校爭得了榮譽,隨后話鋒一轉(zhuǎn),正式代表學院向她發(fā)出邀請,希望她能在博士畢業(yè)后,考慮以“青年杰出人才”的身份回到母校任教。
信中詳細列舉了學校能為她提供的優(yōu)厚條件:獨立的科研啟動經(jīng)費、博士研究生招生資格、具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以及解決住房等生活問題。院長在郵件末尾動情地寫道:“……母校是你學術生涯的起點,我們一直關注著你的成長,也熱切期盼你能學成歸來,將最前沿的知識和科研經(jīng)驗帶回這里,共同助力祖國物理學事業(yè)的發(fā)展?!?/p>
這封郵件,像一塊沉重的巨石,投入喬琳沉靜的心湖,激起了與以往任何學術榮譽都不同的波瀾。
回國。
這兩個字所承載的重量,遠超一篇頂刊論文。它意味著回歸熟悉的土地,靠近血脈相連的家人(盡管關系復雜),承擔起培育下一代學子的責任,以及,在許多人看來,一種理所當然的、“葉落歸根”般的圓滿。
她眼前似乎浮現(xiàn)出母校那有些年頭的物理樓,走廊里混合著粉筆灰和舊書的氣息;浮現(xiàn)出父母混合著期待與復雜情緒的眼神;甚至,還有許妍帶著依賴和驕傲的笑容。
這是一種強大的拉力,源于血脈、文化和對故土的天然眷戀。
然而,她的指尖在冰冷的鼠標上停留,目光卻不由自主地投向窗外。這里,史密斯教授的研究所,擁有世界頂尖的實驗設備、來自全球的頂尖學者和極度活躍的學術氛圍。在這里,她可以心無旁騖地追逐物理學的最前沿,與最聰明的頭腦碰撞,無需為經(jīng)費、人事等雜事耗費太多心神。這里提供的,是她目前最渴求的、純粹的科研沃土。
一邊是血脈根系的呼喚與責任,另一邊是學術理想肆意生長的廣闊空間。
她第一次陷入了真正的、長時間的沉默。沒有立刻回復這封郵件,甚至沒有像處理其他事務那樣,將其列入待辦清單。她只是關閉了郵箱界面,站起身,在并不寬敞的公寓里緩緩踱步。
體內(nèi),青蓮本源依舊如常地流轉(zhuǎn)著,溫養(yǎng)著她的身軀,卻無法替她做出這個關乎未來道路的選擇。它只能確保,無論她最終選擇哪一條路,這具身體和意志,都能有足夠的力量去承擔和前行。
她走到書桌前,拿起那只青蓮馬克杯,指腹反復摩挲著杯壁上那朵孤傲的蓮花。青荷可植于故土池塘,亦可移栽異域湖海,其根脈所系,究竟是生于斯長于斯的土地,還是那無處不在、滋養(yǎng)其生長的活水?
這個問題,沒有即時的答案。
她將杯子放下,重新坐回電腦前,打開了未完成的數(shù)值模擬程序。屏幕上的代碼和公式,是她此刻唯一能把握的、確定的東西。
根脈所系,其路漫漫。這個抉擇,需要時間,也需要更深的智慧去審視內(nèi)心真正的渴望。而現(xiàn)在,她選擇先將它擱置,讓它在時間的流逝中,慢慢沉淀,顯露出最終的答案。
喜歡綜影視:青蓮渡請大家收藏:()綜影視:青蓮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