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回來后,生活似乎無縫銜接回了之前的節(jié)奏。他依舊會在傍晚偶爾出現(xiàn)在研究所樓下,兩人一起去吃簡單的晚餐;會在她加班時,發(fā)來一條“記得吃東西”的信息;也會在周末,帶著新發(fā)現(xiàn)的食材或茶葉,自然地融入她公寓里那片寂靜的空間。
一切都很平靜,直到一次尋常的晚餐后。
那是在學校附近一家安靜的餐館,兩人剛吃完,周正端著茶杯,語氣隨意得像是在討論天氣:“家里老人昨天打電話,提了句,什么時候方便,帶你回去吃個便飯?!?/p>
喬琳握著杯子的手幾不可察地頓了一下。杯沿的熱氣氤氳而上,模糊了她一瞬的表情。她垂下眼簾,看著杯中沉浮的茶葉,沒有立刻回應。
帶回家。見家人。吃個便飯。
這幾個簡單的詞,組合在一起,卻像一顆小石子,投入她以為早已波瀾不驚的心湖。不是抗拒,也并非欣喜,而是一種混雜著陌生、審視以及一絲極淡惘然的復雜情緒。她與周正的關系,在她看來,是兩條獨立前行河流的并軌,是精神與事業(yè)上的同行。而“家”這個字眼,牽扯出的卻是她刻意塵封的、關于原生家庭的冰冷記憶,以及某種她潛意識里或許一直在規(guī)避的、更具煙火氣的人際捆綁。
體內(nèi)的青蓮本源似乎感應到她心緒這細微的波動,流轉(zhuǎn)的速度悄然發(fā)生了一絲變化,不再是純粹支撐思維的清明,而是帶著一種溫潤的、安撫的力量,緩緩滌蕩過心頭那點突如其來的滯澀感,讓她不至于失態(tài),得以維持表面的平靜。它無法替她做決定,卻能讓她在情緒波動時,更快地恢復冷靜與理智。
她需要思考。這不是一個可以隨口應下或拒絕的尋常邀約。
周正沒有催促,只是安靜地喝著茶,目光落在窗外川流不息的車燈上,給她留足了沉默的空間。他了解她,知道這件事于她而言,需要消化。
半晌,喬琳抬起眼,目光恢復了平時的清亮與冷靜,看向他:“你家里……老人,身體都還好?”
她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先問了一個看似無關的問題。這是一種謹慎的試探,也是對對方家庭基本情況的一種必要了解。
周正轉(zhuǎn)回視線,語氣平和:“都還好。爺爺退休前是工程師,奶奶是中學教師,身體硬朗,就是有點嘮叨。我父母你也知道,都是普通上班族,沒什么特別?!彼D了頓,補充道,語氣帶著一種讓人安心的實在,“就是普通的家庭聚餐,沒別的意思,你不用有壓力?!?/p>
他刻意淡化了一切可能讓她感到負擔的因素,將這次邀請定位在最簡單、最樸素的層面。
喬琳聽著,手指無意識地在溫熱的杯壁上摩挲。工程師,教師,普通上班族。聽起來是簡單清白的背景,與她記憶中那種壓抑的、充滿算計與物化的家庭氛圍截然不同。周正的態(tài)度也一如既往,體貼而保有分寸,沒有強求,只有陳述和等待。
她想起了母親王亞珍,想起了那個早已模糊的父親形象,想起了妹妹許妍在感情跌撞后的成長。她自己的“家”,支離破碎,冰冷而沉重。那么,另一個“家”呢?會是什么樣子?
這種陌生的體驗,帶著某種不確定性的探究,讓她在謹慎之余,也生出了一絲極其微弱的、連自己都未曾清晰意識到的,或許可以稱之為“好奇”的情緒。
“我需要考慮一下?!彼罱K給出了一個誠實的、而非敷衍的回答。她沒有立刻答應,因為這需要她調(diào)動心理資源去認真面對;她也沒有斷然拒絕,因為提出這個要求的人,是周正。
“好?!敝苷c了點頭,臉上沒有任何失望的神色,仿佛早已預料到她的反應,“不著急。等你覺得可以的時候?!?/p>
這個話題就此輕輕揭過,兩人誰都沒有再提起。后續(xù)的交談回到了日常的工作和瑣事上,氣氛恢復了之前的自然。
但有些東西,畢竟不一樣了。
當晚,喬琳回到公寓,完成日常的修煉后,并未立刻入睡。她站在窗邊,望著城市的夜景,腦海中卻反復回響著周正那句“帶你回去吃個便飯”。
家宴。一個對她而言無比陌生的詞匯。
她能處理好這樣的場合嗎?該如何自處?該以怎樣的姿態(tài)面對他的家人?這些問題,像一道道沒有標準答案的習題,盤旋在心頭。
青蓮本源在她體內(nèi)靜靜流轉(zhuǎn),如同亙古存在的溫潤玉石,散發(fā)著安定心緒的力量。它無法給她社交技巧,也無法預知未來,但它能讓她保持內(nèi)核的穩(wěn)定,讓她有能力去冷靜地分析、權衡,最終做出忠于自己內(nèi)心的選擇。
她知道,這不是一個需要立刻解決的難題。她有時間,可以慢慢想,等到內(nèi)心真正準備好的那一天。
夜色漸深,她拉上窗簾,將外界的紛擾隔絕。內(nèi)心的微瀾漸漸平息,但那一圈因“家宴”二字而泛起的漣漪,卻已悄然擴散開來,在她沉靜的心湖上,留下了一道淡淡的、需要時間去撫平的痕跡。
喜歡綜影視:青蓮渡請大家收藏:()綜影視:青蓮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