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新的圍墻
發(fā)布出租廣告,這個念頭并非一時沖動。
它像一棵被昨日的冰雨澆灌后、在今晨的絕望土壤里破土而出的尖銳荊棘開始瘋長……
我拿出手機,避開那些還在不斷閃爍的、來自“家人”的未讀信息,直接點開了本地最大的生活服務(wù)網(wǎng)站。
手指在屏幕上滑動………我編輯了一個標(biāo)題:
優(yōu)質(zhì)小區(qū)、溫馨主臥、單間出租,尋愛潔安靜女性室友、撰寫描述:“交通便利,環(huán)境安靜,設(shè)施齊全,拎包入住。限女性,無不良嗜好,租金8百至1千,作息規(guī)律有正式工者優(yōu)先。
——人合適可議價。
每一個字,都像是在我周圍砌上一塊磚。
“限女性”——排除潛在的麻煩與打探;
“愛潔安靜”——要求清晰的邊界;
“作息規(guī)律”——暗示互不打擾的默契。
這不再僅僅是一則招租廣告,更像是一份劃清界限的聲明,一道我親手為自己和思李筑起的、無形的圍墻。
上傳照片時,我刻意避開了客廳里那組略顯奢華的沙發(fā)和餐廳的實木桌子,只拍了那個空置的、朝南的臥室:陽光正好,地板干凈,墻壁雪白,一張床,一個衣柜,簡潔到?jīng)]有任何多余的溫度。
我要招的是室友,不是新一輪的“家人”,更不是引狼入室。
點擊“發(fā)布”的那一刻,指尖微微顫抖,我心里卻奇異地安定了幾分。
第二節(jié):第一個看房人
廣告發(fā)布出去不到兩小時,手機就響了。
電話那頭傳來一個年輕而略顯青澀的女聲:“喂,您好,請問是……房東阿姨嗎?”
“阿……姨?”這個稱呼讓我握著手機的手微微一頓,下意識地抬眼看向面前的鏡子。
額角包扎的紗布還未拆除,鏡中的自己臉色有些蒼白,連日來的心力交瘁,讓眼角的紋路似乎也深刻了幾分。
我不禁在心底苦笑了一下,是啊,在二十出頭的年輕人眼里,我這個五十三歲的人,被稱作“阿姨”再正常不過了。
我收斂心神,對著聽筒盡量用平和的聲音回應(yīng)道:“哎,你好,是我。你是想看看房子對吧?”
“對的,阿姨。”年輕人的語氣變得輕快了些,“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姓林,在一個電力公司上班。我看房源信息上寫,您家就在我們公司那棟樓旁邊,是嗎?”
“是的,就在隔壁小區(qū),走過去大概五六分鐘。”我補充道,心里已大致明白他看中的正是這地利之便。
“那太好了!”電話里女孩兒的聲音帶著幾分欣喜,“情況是這樣的,阿姨。我們單位包一日三餐,周末雙休。所以平時主要就是晚上回來睡個覺。周末的話,我可能也會出去約會、逛逛街,待在家里的時間不一定很長?!?/p>
她頓了頓,繼續(xù)說道:“我就是想找個離單位近、干凈安靜的地方。房子如果合適的話,價格……我們可以商量,稍微多一點也能接受。您看方便約個時間看下房嗎?”
他的話條理清晰,需求明確,聽起來是個正經(jīng)上班族。我心里權(quán)衡了一下,對她的條件比較滿意,便回應(yīng)道:“聽你這么說,情況我了解了。我這邊沒問題。那你看明天方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