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只在冰箱上留個簡單的便條:“劉阿姨,今天做魚?!被蛘摺奥闊鮽€雞湯?!?/p>
這并非是怠慢,反而是一種信任。
她知道,把廚房交給我,我自然能打理得妥妥帖帖。
小宇的口味和習性,我也摸清了七八分。
這孩子挑食是挑食,但并非油鹽不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他不愛吃整根的炒青菜,但我把青菜切碎,混進肉末里做成丸子湯,或者剁碎了和雞蛋一起蒸,他就能悶頭吃上一大碗。
他喜歡吃味道濃郁的紅燒菜,但連著吃也會膩,我便隔天給他換個清蒸的菜式,或者用番茄做個酸甜口的,他也能接受。
我摸準了他放學回家的規(guī)律。
十一點四十五分準點到小區(qū)門口,如果他那天心情不錯,會跟我點個菜:“劉阿姨,明天能吃土豆燒牛腩嗎?”
如果他在學校挨了批評或者測驗沒考好,就會一路沉默,吃飯也耷拉著腦袋。
這時,我一般不多問,只是默默把飯菜擺好,偶爾用公筷給他夾一筷子他愛吃的菜。
這種默契,是在一天天的油煙和瑣碎里慢慢形成的。
張?zhí)坪跻膊煊X到了這種變化。
她下班回來,看到灶臺光亮如新,晚飯的食材有時我已經幫她預處理好,小宇的作業(yè)本攤在桌上,我坐在不遠處安靜地疊著衣服,她會難得地露出一個不那么匆忙的笑容,說一句:“劉阿姨,辛苦您了?!?/p>
這聲“辛苦”,和之前在別墅里伺候那些雇主時聽到的、帶著居高臨下意味的客套話不同,更像是一種疲憊之余,發(fā)自內心的松一口氣。
有一天,我甚至在收拾廚房時,發(fā)現(xiàn)張?zhí)盐抑半S口提的一句“小宇好像有點上火,嘴唇都起皮了”,
記在了冰箱的便條紙上,旁邊還畫了個圈。
第二天,冰箱里就多了幾個梨和一小包百合。
這點小小的回應,讓我心里微微一動。
原來,我的存在,不僅僅是做一頓飯,也像一滴水,悄無聲息地融入了這個家庭日常的脈絡里,被需要著,也被悄然接納著。
下午兩點,干完所有的活,我替她熬了一個百合梨湯,放在了灶上……輕輕帶上張家的門。
我這個靠手藝吃飯的保姆。
——這份鐘點工,似乎讓我又重新找到了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
喜歡保姆作家劉青青請大家收藏:()保姆作家劉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