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武力開道,宣示仁政。大軍過后,迅速派遣得力官吏,不是那種只會之乎者也的腐儒,而是需通實務、曉民情、甚至懂些胡俗的干吏。他們需立刻宣揚陛下仁德,宣布優(yōu)惠政策。”
“其二,予民實惠,穩(wěn)固根基。首要便是放寬荒地開墾令,鼓勵百姓、流民墾荒,每丁授田,頭三年免征賦稅!此策一出,無地流民必蜂擁而至,人心立穩(wěn)。同時對佃戶之稅亦可適當降低?!?/p>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精彩內(nèi)容!
“其三,發(fā)展商貿(mào),互通有無。如涼州,盛產(chǎn)良馬、耕牛、皮毛,卻缺鹽、缺糧。朝廷可設立官方榷場,以鹽、糧食交換其馬匹、耕牛。如此,朝廷得戰(zhàn)馬、耕牛之利,涼州百姓得生存之資,商業(yè)流通,地方自然漸趨繁榮。”
“其四,編戶齊民,掌控人口。立即對流民、乞丐進行登記造冊,給予身份木牌,編戶齊民。此乃賈文和已在推行之策,于邊疆尤為重要。減少‘無名之人’,則豪強難以隱匿人口,匪患亦失去兵源?!?/p>
“其五,興修基建,以工代賑。組織人力修建驛站、道路、橋梁,既可方便統(tǒng)治、運輸,亦可以此雇傭流民,給予口糧,使其有活路可走。有口飯吃,大規(guī)模暴動便不易發(fā)生,陛下已于兗州司隸等地施行?!?/p>
劉協(xié)聽得連連點頭,這簡直就是一套古代版的“邊疆開發(fā)與穩(wěn)定綜合方案”!
“奉孝之策,深合朕心!”劉協(xié)當即決斷,“此事刻不容緩!立刻召集楊彪、王允、等文官重臣,商議向涼、并二州選派官吏之事!”
片刻后,未央宮偏殿內(nèi),劉協(xié)將欲向涼州、并州大量選派基層官吏的意思一說,殿內(nèi)頓時泛起一陣微妙的波瀾。
楊彪、王允等重臣自然是躬身領命,表示當為陛下分憂,舉薦賢才。然而,有些世家回到各自府邸,召集族中心腹商議時,氣氛就變得有些古怪了。
“去涼州?并州?那種苦寒之地,胡虜出沒,隨時可能掉腦袋!”
“郡守、長史之位或許還可考慮,安排些旁支子弟去歷練一二,但縣令、縣丞?乃至亭長、嗇夫?讓我家嫡系子弟去當這種微末小吏?”
“簡直是侮辱!世家詩禮傳家,豈能去做那奔走俗務的小吏!”
世家大族們的反應出奇的一致。對于郡守以上的高位,他們當然要爭一下,不過也是一些旁支就夠了,那是安插自己人、掌控地方的關鍵。但對于數(shù)量龐大的基層官職,他們根本看不上眼,既危險又沒“錢途”,還遠離權力中心,純屬吃力不討好。
但天子的命令又不能明著違抗。于是,一場心照不宣的“糊弄學”開始了。
各家開始“踴躍”舉薦“賢才”,名單雪片般飛向尚書臺。然而仔細一看,這些被舉薦者多是寒門子弟、甚至是一些略有薄名的隱士。反正不是自家核心子弟,打發(fā)去邊疆應付差事,既滿足了皇帝的要求,又不必犧牲家族利益,甚至還能在這些寒門子弟面前賣個人情,簡直完美!
劉協(xié)看著尚書臺匯總上來的名單,心里跟明鏡似的。他冷笑一聲,對身旁的賈詡道:“文和,看到了嗎?這就是世家。大利要緊抓在手,苦差事就推給別人?!?/p>
賈詡面無表情,只是微微躬身:“陛下圣明?!?/p>
“不過,正合朕意。”劉協(xié)嘴角勾起一抹弧度,“他們看不上這些‘微末小吏’,朕卻視若珍寶!這些寒門子弟,若能在那苦寒之地歷練出來,知曉民間疾苦,通曉實務,將來便是朕革新吏治的基石!”
他頓了頓,對賈詡下令:“文和,你那邊也要加快動作。繡衣使者,給朕加大在涼州、并州的投入!人手不夠就擴招!不僅要監(jiān)察地方,更要暗中留意這些新派去的官吏,哪些是實干之才,哪些是庸碌之輩,朕要確保朕的政令,能在邊疆暢通無阻!”
“臣,遵旨?!辟Z詡領命,眼中閃過一絲了然。天子這是要借機在邊疆埋下自己的釘子了。
喜歡董卓剛死,朕就收了西涼軍請大家收藏:()董卓剛死,朕就收了西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