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完牛輔和李肅的事,劉協(xié)心情稍定,便將鐘繇昨日所提“屯田兵”之議,正式在朝會上提了出來。
“諸位愛卿,”劉協(xié)朗聲道,“如今長安兵力空虛,民生亦需恢復。朕思鐘愛卿所議‘屯田兵’之法,或可解燃眉之急。農(nóng)忙為民,農(nóng)閑為兵,既不誤農(nóng)時,亦可積攢兵力,諸位以為如何?”
鐘繇立刻出列附議:“陛下圣明!此乃當前兩全之策!”
荀攸也道:“臣附議。權宜之計,可行?!?/p>
然而,此言一出,如同冷水滴入熱油鍋,瞬間炸開了!
第一個跳出來的依然是王允。他仿佛找到了新的宣泄口,痛心疾首道:“陛下!萬萬不可!此乃與民爭利,敗壞祖制之舉!兵農(nóng)分離,乃古之定制!豈可混淆?此例一開,后患無窮!且強征民夫為兵,必致怨聲載道,有損陛下仁德!”
緊接著,不少出身關隴本地中小世家的官員也紛紛出列附和。
“陛下!王司徒所言極是!此事斷不可行!”
“農(nóng)事乃國之根本,豈容擾亂?”
“無此先例!恐非仁政所為??!”
劉協(xié)冷眼看著這些人,心里明鏡似的:說得好聽!什么與民爭利,怕是與你們爭利吧!董卓亂政,關中大量土地淪為無主之地,你們這幫家伙早就摩拳擦掌等著兼并呢!朕要是搞屯田,把流民和無主之地都收歸國有組織起來,你們還怎么撈好處?喝呸!
他注意到,跳得最歡的是以京兆杜氏、韋氏為代表的幾個官員。這些家族在本地根基深厚,土地眾多,顯然不愿看到皇帝直接控制人口和土地。
而真正的頂級世家,如弘農(nóng)楊氏(楊彪)、潁川荀氏(荀攸)、皇甫氏(皇甫嵩)等,反而沉默居多。楊彪撫須沉吟,最終出列,說的話卻頗有深意:“陛下,鐘侍中之議,實為無奈之舉。然王司徒等所言,亦不無道理。屯田兵之事,或可暫行,然需謹慎規(guī)劃,明確時限,待局勢穩(wěn)定,兵源充足,便應恢復舊制,以免動搖國本?!彼@是典型的保守派思維,暫時妥協(xié)。
荀攸、皇甫嵩等人微微頷首,算是默認了楊彪的看法。對他們而言,家族重心在朝堂和政治影響力,土地利益并非核心,且多在原籍,關中之地牽扯不深。
劉協(xié)心中了然,知道這是目前能爭取到的最好局面。他正要強行拍板,忽然靈機一動,看向楊彪:“太尉老成謀國,所言甚善。此事便由鐘繇總領,至于具體施行……朕聞太尉之子楊修,才思敏捷,機敏干練,可為鐘卿副手,協(xié)助辦理此事,太尉以為如何?”
楊彪一愣,沒想到皇帝會點名那個言辭尖刻惹禍的兒子。但讓楊修參與此事,既是陛下對楊家的信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世家利益去“謹慎規(guī)劃”,避免政策過于激進。他略一思索,便躬身道:“老臣遵旨。犬子才疏學淺,恐難當大任,然既蒙陛下信重,必令其竭盡全力,輔佐鐘侍中?!?/p>
楊修啊…劉協(xié)心里嘀咕,聰明是聰明,就是嘴太賤,希望別給鐘繇添太多亂子。不過用他來平衡世家情緒,倒是一步好棋。
“準!”劉協(xié)順勢下令,“即日起,由侍中鐘繇領司隸校尉,總攬京畿屯田練兵事宜,尚書郎楊修協(xié)理!務必盡快推行!”
“臣領旨!”鐘繇出聲應道。
王允及杜家、韋家等官員還想無能狂吠,但是楊彪等人的默許,再加上皇帝心意已決,大勢已去,只得悻悻然閉嘴,臉色難看至極。
緊接著,劉又提出了另一個關鍵議題:“董卓濫鑄小錢,劣幣盛行,民不聊生,市井蕭條。朕意,當立即重鑄五銖錢,恢復錢法,穩(wěn)定民生。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這件事觸及所有人的切身利益,畢竟誰手里都不想攥著一堆廢銅爛鐵。朝堂上罕見地出現(xiàn)了高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