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九月中,袁紹麾下大將顏良、文丑,匯合了高覽帶來的三萬生力軍以及袁譚所部,總兵力接近十萬,如同決堤洪流,自青州猛撲而下,直取的泰山郡!幾乎在同一時間,袁術麾下大將紀靈、張勛等人,率領自各處收縮回來的近十萬精銳,自沛國、汝南傾巢而出,如群狼北顧,猛攻彭城、東海!
戰(zhàn)爭的進程,快得令人窒息。
荀彧安排在泰山郡的少量守軍,在象征性的抵抗,為后方轉移爭取了最后幾天寶貴時間后,便依令焚毀了帶不走的營壘物資,有序撤向山陽方向。彭城、東海等地,陶謙留下的斷后部隊亦是如此,在給予袁術軍一定殺傷、完成阻滯任務后,便燒毀糧倉,破壞橋梁,逐次退往了下邳。
烽火燃遍徐淮大地,但預想中慘烈的攻城戰(zhàn)并未大規(guī)模發(fā)生。朝廷軍隊的主力,如同潮水般退去,將一片片焦土和空城留給了志在必得的二袁。
至十月初(陰歷),初冬的第一場寒霜降臨時,喧囂的戰(zhàn)場終于漸漸沉寂下來。
地圖上的勢力范圍,發(fā)生了劇變:
袁紹的旌旗,插遍了冀州、青州全境,并南下覆蓋了泰山郡、瑯琊國大部,兵鋒直抵魯國、與南面的袁術勢力隔著一道狹長的“真空地帶”遙遙相望。
袁術則如愿以償?shù)卣紦?jù)了沛國、汝南全境,并將觸角伸入了彭城國大部、東??ご蟛?,而魯國則成了袁紹與袁術的緩沖地帶,與北方的兄長“勝利會師”,打通了連接青徐的戰(zhàn)略通道。
孫策穩(wěn)坐江東,趁機鞏固了對丹陽、吳郡、會稽的統(tǒng)治,并趁著袁術無暇南顧,將其勢力滲入了廬江郡大部。
而朝廷,則失去了青州,失去了徐州北部廣袤的土地,勢力范圍收縮下邳、廣陵二郡,至此朝廷占據(jù)并州、司隸、兗州、荊州絕大部分,以及在徐州南部如孤島般堅守的。幽州則在朝廷與公孫度的拉鋸中,暫時維持著脆弱的平衡。
下邳城外,臨時搭建的營寨連綿不絕。
關羽、張飛、太史慈的部隊,以及陶謙的徐州軍主力,終于成功會師。隨同南撤的,還有孔融以及部分北海官吏、士人,以及數(shù)量龐大的、面黃肌瘦的流民。站在營寨的高處,能望見北方天際線上,尚未完全散盡的狼煙。
張飛看著身后疲憊的軍隊和哀鴻遍野的流民,又望了望北方,狠狠啐了一口:“娘的!這仗打得窩囊!來年開春,俺老張定要第一個殺回去!”
關羽默然不語,只是輕輕撫摸著戰(zhàn)馬的鬃毛,丹鳳眼中寒芒閃爍,不知在思索著什么。
孔融裹緊了單薄的衣衫,望著陰沉的天空,喃喃道:“百姓何辜,遭此離亂……”這位以仁德自詡的北海相,此刻心中充滿了無力與悲涼。
陶謙在親兵的攙扶下,望著這片最后的立足之地,老淚縱橫:“徐州……老夫無能啊……”
寒風卷起枯草,掠過營寨,帶來刺骨的涼意。
大規(guī)模的軍事行動,隨著冬季的正式降臨,已然不可能再發(fā)動。廝殺的吶喊暫時被呼嘯的北風取代,廣袤的江淮大地上,只剩下殘破的城垣、焦黑的土地,好在百姓大部分都已經(jīng)跟隨部隊遷出,糧草輜重也基本無損。
喜歡董卓剛死,朕就收了西涼軍請大家收藏:()董卓剛死,朕就收了西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