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xié)趕緊把他扶起來:好好好!蔡卿有此決心,朕心甚慰!具體如何做,朕有些粗略的想法,蔡卿參詳參詳。
他清了清嗓子,開始描繪藍圖:朕以為,這新太學,當分階段教學。初級階段,無論年齡,只學兩樣:識字!算數(shù)!要求也不高,能認會寫常用之字,能進行日常之數(shù)算即可。此乃根基,務必扎實!
蔡邕連連點頭:陛下所言極是!蒙學啟智,正該如此!
中級階段,劉協(xié)繼續(xù)道,則在識字算數(shù)基礎上,深入學習經史子集,灌輸忠君愛國之思想,培育仁義禮智信之品德。同時,數(shù)學課程也需加深,要能計算田畝、賦稅、工程等實用之數(shù)。
至于高級階段。。。。。。劉協(xié)頓了頓,圖窮匕見,朕以為,人各有所長,豈能要求人人都成經學大家?當分科而授!設立‘經學科’,專研圣賢經典;‘律法科’,學習大漢律令,明典正刑;‘算學科’,鉆研數(shù)術,乃至天文歷法;‘工巧科’(格物),研究器械制造、水利工程;‘兵略科’,傳授兵法韜略,為將之道。。。。。。凡有一技之長者,皆可入太學深造,學成之后,經朝廷考核,量才授官!
這一套現(xiàn)代教育體系的雛形拋出來,直接把蔡邕給干懵了。分科?工巧?兵略?這。。。。。。這與他認知中的太學完全不同啊!
陛下。。。。。。這。。。。。。經學乃根本,其余是否。。。。。。蔡邕下意識地就想維護經學的至高地位。
劉協(xié)笑道:蔡卿乃博學之人,豈不知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蔡卿之學問,不僅經學湛深,更精通音律、書法、數(shù)術。然太學中有一生,于經學平平,卻于數(shù)術一道天賦異稟,能推演歷法,校準乾坤,其功難道小于一位皓首窮經的老博士嗎?再如一巧匠,能造出強弓硬弩,利我大軍,其貢獻難道不值一個出身?朕要的,是人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小主,這個章節(jié)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更精彩!
蔡邕沉默了,他仔細品味著天子的話,越想越覺得有道理。他自己就是個全才,自然明白專精一藝的價值。若真能如此,太學將為朝廷輸送各類急需的人才,而非只會空談的酸儒!
“陛下深思遠慮,臣。。。。。。茅塞頓開!”蔡邕心悅誠服地躬身,“只是。。。。。。師資、教材、生源。。。。。?!?/p>
“不急,一步一步來。”劉協(xié)擺擺手,“可先在長安試點。初級班的識字、算數(shù)先生,無需大儒,只需挑選那些識文斷字、精通算數(shù)的落魄書生、賬房先生甚至退役的文書吏員即可擔任。由朝廷統(tǒng)一編寫蒙學教材,制定考核標準。中級、高級班的師資,則要勞蔡卿多多費心,征召各方學者。至于生源。。。。。?!?/p>
劉協(xié)嘆了口氣:“如今兵荒馬亂,百姓困苦,肯送來讀書的恐怕不多。初期,可招收陣亡將士遺孤、宮中適齡小黃門、以及愿意來的寒門子弟,一律由朝廷供給食宿。待做出成效,天下太平,何愁無人來學?”
蔡邕聽得心潮澎湃,仿佛已經看到了太學重新響起朗朗讀書聲的那一天。他激動地胡須都在顫抖:“臣!領旨!必竭盡所能,為陛下辦好這新太學!”
“善!”劉協(xié)滿意地點點頭,事情成了大半,他就不信了這些世家們敢公然反抗當世大儒,就看你們這些世家敢不敢公開跟天下寒門世子、儒家學士公然叫囂。
喜歡董卓剛死,朕就收了西涼軍請大家收藏:()董卓剛死,朕就收了西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