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西域才4天,這是第三次坐直升機了吧?”
曹愛華看向直升機起降坪上的交通工具,對沈鈺飛說。
“沒辦法了,西域實在是太大了,咱們這還只在北域玩呢,都沒去南域?!?/p>
沈鈺飛一攤手,看著曹愛華有要變臉的征兆,趕緊抱住她的胳膊。
“而且坐直升機的景色最好了,是不是呀麻麻~嘿嘿……”
周明遠和林向東正與兩名機場工作人員做最后的文件核對交接,提前辦理好的邊防證被反復檢查了好幾次。
畢竟白哈巴作為邊境村落,邊防證是必備的通行證。
林向東沉穩(wěn)的聲音透過耳麥傳來:“沈小姐,十五分鐘后進入白哈巴村空域,注意拍攝窗口時間較短?!?/p>
舷窗外,連綿群山形成無垠的地平線褶皺,不再是可可托海的高聳崖壁或喀納斯的秀麗湖泊。
一條蜿蜒的狹長河谷赫然出現(xiàn)在下方,這條河谷好像變成了一條自然分界線,一側的山坡上,幾乎全是軀干筆直、樹皮灰白的白樺林。
初秋的白樺林已經(jīng)開始變黃,導致這邊的山坡看起來像一塊黃油。
而占據(jù)著對面山坡主導地位的,是以墨綠色的云杉為主,夾雜著深綠色冷杉的針葉林。它們樹冠厚重,顏色更加深邃,而且秋天也不會變色,所以依舊是深綠色一片。
直升機不可能在邊境上來回橫跳,能讓他們起飛就已經(jīng)很不簡單了。
沈鈺飛沒用單反拍照,怕自己抓不到合適的時機,直接撥到錄視頻的模式,用穩(wěn)定器拍下了這神奇的大自然場景。
直升機最終降落在一片位于森林邊緣的開闊草地上,草地邊緣立著寫著“白哈巴”三個大字的質樸石碑。
這邊的溫度比烏魯木齊低很多了,他們都穿上了防風保暖的沖鋒衣,蝦條和一只耳被搬出來的時候,都沒有貓鬧著要跑出來撒歡了。
兩只貓挨個伸出來小腦袋感受了一下溫度,就縮回保溫航空箱里了。
村落就坐落在不遠處的向陽坡地上,因為游客太多,商業(yè)化比較嚴重,原本的村子模樣幾乎看不出來,不過建筑風格還是保留了極具特色的圖瓦人傳統(tǒng)木刻楞房。
粗大的圓木或方木被直接剝去樹皮或簡單處理,一層一層地垛疊起來作為房屋的主體墻壁,木屋的屋頂多采用坡度很大的“人”字形,覆蓋著厚重的木板或被壓實的長草捆,利于積雪滑落。
沈鈺飛掏出便捷的口袋相機開始記錄,不過游客有點多,她興趣缺缺。
在某個木屋前,沈鈺飛停下腳步,鏡頭對準了木屋旁的一個造型奇特的小屋子。它有點像縮小版的木刻楞屋,沒有門窗,只有一個小小的敞開的窗口,墻壁厚實,顯得非常封閉厚實。
“媽媽,這個是干什么的?”
沈鈺飛拉了拉曹愛華的袖子,指給她看那個小屋。
“難道是狗窩?”
曹愛華湊近看了看,輕輕搖頭。
“那也沒有門啊,難不成狗狗回家要先鉆洞?”
林向東給他倆解釋:“那是以前圖瓦人存冬肉的天然冰箱!這邊冬天冷得很,天然大冰柜,冬肉放里面,直到開化了也不會壞?!?/p>
“哦吼,這不就是咱們以前家里防盜柵欄的作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