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聲音是空的。余墨眼睛一亮,找了把小錘子,小心翼翼撬開木板,里面果然藏著一個不大的木箱子。她費了半天勁才把箱子拖出來,深吸一口氣,打開了箱子——一半是金燦燦的金磚,另一半是各式各樣的玉器首飾,玉佩、玉鐲、玉簪,每一件的水頭都極好,一看就價值不菲。
箱子底下還壓著幾張泛黃的老照片和一張泛黃的紙,余墨拿起來一看,是爸爸和老家的斷親書,
關于斷親的原因,原主的記憶很模糊,只記得媽媽說過,余家老太太對爸爸不好,爸爸其實是被寄養(yǎng)在余家的,從小就受欺負。后來爸爸機緣巧合在城里救了個人,對方幫他安排了進機械廠學習的機會,從臨時工慢慢轉正,又通過廠里老人介紹認識了媽媽。
原主一家是在她五歲時和余家斷親的,具體因為什么,原主不知道,記憶里也沒有相關片段,但肯定是余家做了讓爸媽無法容忍的事。
而原主的媽媽,身世也不簡單。媽媽曾說過,她爺爺那輩是做大宗生意的,家境殷實,到了外公這輩雖然落寞了些,但外公還是給國家捐了很多東西。
小主,這個章節(jié)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更精彩!后來因為戰(zhàn)亂,一家人走散了,跟著外婆生活,外婆去世后,媽媽就一個人打拼,嫁給爸爸后,除了爸爸,沒人知道她的真實身份。
這幾張泛黃的照片有爸媽結婚后時照的,還有他們一家三口的,還有一張人多的,應該是媽媽的家人。
前面坐著的兩位老人是姥姥姥爺,后面一排兩男一女,是媽媽和兩位舅舅吧。
怪不得自己長的這么好看,媽媽一家子,還有爸爸都基因好。
把照片收好后,看著箱子里這些金磚和首飾,是媽媽在原主十六歲生日時偷偷告訴她的,說是給她準備的嫁妝,等她結婚時再拿出來。
只是現(xiàn)在這個年代,這些東西不僅不能變現(xiàn),還容易惹禍,反而不如糧票、布票實用。
幸好當時媽媽的想法沒實施,不然真是虧大了,就這些金磚,等過幾年政策松動,去市里買幾套房都綽綽有余。
余墨笑著把金磚和首飾都收進農(nóng)場空間,心里更踏實了。
她已經(jīng)想好了,以后就在海島上定居,安安穩(wěn)穩(wěn)過幾年,要是能遇到合適的兵哥哥,就成個家;等高考恢復了,就考海島省會的大學,畢業(yè)后繼續(xù)當老師;再買幾塊地皮、幾棟房子,當個包租婆,加上農(nóng)場空間,就算躺平一輩子都沒問題。
拿定主意后,余墨出門先去了附近的銀行,把存折里的五千塊全取了出來,厚厚的一沓現(xiàn)金呢,剛出銀行門,就趕緊把錢收進了農(nóng)場別墅里。
接著又去了學校,現(xiàn)在高中基本不上課了,她找老師說了說情況,提前把畢業(yè)證領了出來。
從學校出來時已經(jīng)十點多了,余墨騎著自行車直奔百貨商場。
到了商場,她先把手里的票據(jù)整理了一遍,然后直奔糕點區(qū):五斤江米條、五斤雞蛋糕,她最愛吃的綠豆糕買了七八斤,糖果在農(nóng)場里有很多,就沒再買。
接著又去了糧油區(qū),紅糖,按票據(jù)能買多少買多少——農(nóng)場里能產(chǎn)糖果,卻沒有紅糖,這些糖不管是自己吃還是做點心都用得上。
售貨員見她一次買這么多東西,忍不住在旁邊小聲吐槽:“這小姑娘看著挺文靜,怎么這么敗家?買這么多糕點,吃不完都放壞了?!?/p>
余墨假裝沒聽見,笑瞇瞇地付了錢和票,讓售貨員把東西裝成兩大包,拎著走出商場后,趁沒人注意,又把東西全收進了農(nóng)場。接下來,她還要去樓上逛逛,能囤的都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