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內(nèi)心來說,步海云不希望楊辰變得圓滑世故,雖然知道,那樣他可能會發(fā)展的更好,但那不是他想看到的楊辰。
楊辰在部分程度上,承載著他的期望,因為兒子不太熱心,他也不愿意強求,但是他還是想留下點什么。
人,到了一定地位,都不想讓自己辛苦一生的痕跡白白消失,打拼下來的生意也好,艱難爬上去的社會地位也好,權勢就更不用說了,都想要被繼承下來,永遠留念。
這就叫傳承,不單純是血緣上的傳承,只是通過血緣傳承更容易。
一個人存在的證據(jù),就是各種痕跡。
人生來到天地間,若白駒過隙,忽忽而已,匆匆而過。
來的時候,自己大聲啼哭,周圍的人為你歡喜。
走的時候,撒手而去,也只有周圍的人為之傷心。
親人短時間會為你哭泣,朋友短時間會為你惋惜。
但你的一切,更多不過是周圍人的談資,有人唏噓,有人感慨,有人緬懷,有人高興。
一個月之后,大多數(shù)人就開始遺忘你,回到各自的生活軌跡。
一年之后,你基本上就消失在了話題里,再過幾年,除了上墳,不會有人再記得你。
對于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來說,不管你取得多大的成就,帝王將相也好,各種家也好,三代過后,時間都會抹平他存在過的痕跡。
只有歷史,才能長久承載一個人的存在痕跡。
而很多人,在不能確定自己能不能進入歷史的情況下,就只能盡可能創(chuàng)造出自己更多的痕跡,比如作品、自傳、紀錄片,也包括題字、鈐印蓋章等。
對于政治人物來說,挑選人繼承自己的政治資源,也屬于這個想法。
為什么不是別人,因為步海云沒有找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年輕人,只有楊辰足夠年輕,還基礎扎實,具備培養(yǎng)價值。
最關鍵的是,思想相近,其實步海云在出任昌州省常務副省長,很多做法和思想,跟現(xiàn)在的楊辰很接近,最終的結(jié)局就是被當時的兩個黨政主要領導聯(lián)手送出昌州。
雖然說因禍得福,后期步海云自己進行了調(diào)整,改變了行事風格,實際也是扭曲了自己,雖然效果很好,而且馬上就有更進一步的機會。
六年多的時間,步海云雖然看似還是副部,而且原來的常務副省長其實已經(jīng)是副部中的中上層了,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副部中的最頂級了。
更主要的是,內(nèi)部排名的急劇上升,證明了他的勢頭還在,如果能在大會召開之前,進入正部級的行列,那么就有可能再進一步。
而他的份量,不論是在團隊內(nèi),還是在外界的影響力,早就超過了一般的正部。
所以他掛了電話之后,只過了一會,就給楊辰打了過來:“省里面好說,你回頭聯(lián)系一下柳道源吧,他對你印象很好,他在省里也有足夠的影響力,以后有什么為難事,可以找他,但是要注意,這只是一個交易。”
柳道源也有一個培養(yǎng)已久的年輕人,好不容易把他運作到了一個關鍵部委,卻失之小心,業(yè)務上出了紕漏,被人當成了替罪羊。
而步海云,正好能幫他解決這件事,所以兩個人迅速達成了一致,互相出手,幫忙解決問題,然后再互相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