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談會召開的很成功,定山縣制定的政策很貼近農民工的需求,在會上。甚至有兩個農民工代表激動的流下了淚水,哭訴著以前在外地打工,出了事不知道該找誰撐腰。
誰能想到那怕不本地務工,本地的政府還能管他們呢,也有幾個人提出了意見和建設,就比如有個包工頭就反映,說拖欠工作這種事,他們也是受害者,是上家不給他們結算,他們自己又沒那么多錢,只能拖欠跟著他們干活的人,他們也內心有愧,但是沒辦法。
韓國強告訴他們,你們也是農民工的一員,所有的政策,也是為你們制定的,針對上家欠了你們的錢導致你們無力結算的,這個不算惡意拖欠,政府也會幫你們去要,必要的時候,也會墊付。
政策合理,制度人性,考慮全面,貼近民生,等節(jié)目剪輯制作出來后,定山縣的這篇報道被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電視臺臺長賈華強這樣評價道。
然后不僅成為專題節(jié)目在省電視臺上進行了播放,還濃縮了一下后進入到了昌州新聞。
只可惜向華夏衛(wèi)視推薦的時候,因為定山縣畢竟是個縣,而且出臺這些措施,太貼近民生了,達不到國家級媒體的要求。
實際上還是昌州的地位較低,同樣的新聞,如果是那些大省或直轄市送的,絕對沒有問題。
但即便如此,省勞動廳在看到這篇新聞后,也組織了副廳長帶隊的調研組,親自過來調研定山縣的農民工工作。
因為《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這個文件出臺后,各地均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動作,省勞動廳也有點無從下手,因為他們只能在上面指導,不能實際開展工作,但是各地市又不怎么重視這項工作,他們也沒有什么辦法。
定山縣這么一搞,等于幫他們打開了局面,他們一方向以此向勞動部當成典型進行匯報,另一方面在全省要求各地以定山縣為樣本,加速開展根治農民工欠薪工作,至少欠薪這個工作必須盡快抓起來。
這樣一來,定山縣相當于又一次走在了全國的前列,清沅市也在全國大大出了次名頭。
實際上農民工欠薪問題,在昌州省并不是很嚴重,因為昌州雖然是勞務輸出大省,但是他們的外出務工人員主要是進工廠上班,欠薪問題不太嚴重,比起漢州省、漢平省要好很多,但在這項工作上,昌州省卻領先了一步。
無論是對于省,還是省,都是很長臉的一件事,畢竟大家都收到了這個文件,都在想方設法開展工作,但能夠落實的卻非常少。
方璧海和高軍輝都分別來專門調研了定山縣在本項工作上的開展情況,對于取得的成績要進行總結,對于取得的經驗要進行提煉,盡快把階段性成果向上級進行匯報,取得更大的支持。
因為上面發(fā)現你干的好,那都是有獎勵的,比如勞動廳雖然不是多有錢,但還是給定山縣撥了一千萬的勞動就業(yè)補助資金,用于支持定山縣的外出務工人員培訓。
而且這筆錢是連續(xù)三年都有的。
當然了,這筆錢也不是白收的,收了人家的錢,就得好好干,把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然后把成果報給廳里,自然就成了廳里的成績。
其實這項工作對于定山縣來說,只是很小的一項,幫助幾百名農民工要要工資算什么,才要回來過十幾萬塊錢,但對于他們家庭來說,已經是一筆巨款了。